2008年10月16日,台塑集团创办人、号称台湾“经营之神”的王永庆因病辞世。从16岁带着200元台币闯荡商场到台塑集团成为营收破万亿元的“2万亿帝国”,王永庆创造了自己的一套成功法则。
吃苦耐劳乐观务实
王永庆1917年出生在新店。由于王家几代人都以种茶为生,生活困苦,他才学会走路就要跟着母亲四处捡煤块和木柴补贴家用。即使吃不饱、穿不暖,从小就得跟着做事,王永庆也从不喊苦。
直到他7岁,家里硬凑出几个铜板送王永庆去念书。小学念了两年后,父亲卧病在床,全家生活重担全落在母亲身上;王永庆不忍心母亲辛劳,边念书边做事,挑水、养鸡、喂鹅、放牛,样样都来,直到小学毕业,他不得不放弃求学,开始他闯荡天涯的日子。
生活如此困苦,王永庆从没有怨言吗?
“做事不要有怨言,讲那么多,最后还是要做。做就对了。”王永庆经常这样告诫员工。
“瘦鹅理论”自我勉励
小学毕业后,王永庆就走出山区,一个人孤零零地到当时台湾经济重镇嘉义找工作。
到嘉义米行工作的他,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处处留意老板的每个动作、每句话。每天关门后老板怎么记帐、如何核算成本,他都用心学习,睡前就回想当天所做的事。1年后,王永庆借了200元,自己当起米店老板,每天比人家多营业4个小时,即使三更半夜,他也亲自把米送到顾客家中。
王永庆之所以如此用心看待米行工作,他自己认为是受到小时候悟出的“瘦鹅理论”的影响。当时农村饲养的鹅只吃野菜野草,普遍营养不良。于是王永庆向这些农家收购瘦鹅,然后四处捡菜根与碎米喂食。平时饿坏的鹅看到他准备的食物,就拼命吞食,原本只有2斤重的瘦鹅,最后重量都达7斤,也能卖个好价钱。
“我喜欢以‘瘦鹅理论’来形容今天种种成就的由来”。王永庆生前曾说:“饥饿的瘦鹅,生命力强韧,胃口好,一有食物吃很快就肥起来。”
王永庆拿瘦鹅比喻自己,“我幼时无力进学,长大后必须做工谋生,没有机会接受正式教育,像我这样身无专长的人,永远感觉只有刻苦耐劳才能补不足,这是上帝对我的赐福。”
永不放弃愈挫愈勇
虽然王永庆从“瘦鹅理论”中悟到事业经营与管理的方法,但20岁后的他,事业却并不顺利。
米店生意蒸蒸日上,王永庆接着开了碾米厂,自己买稻子碾米,利润高还能确保质量。但在王永庆25岁时,台湾稻谷因为缺乏肥料而歉收,再加上战时日本实施配给制度,集中由一家碾米厂碾米,王永庆的碾米厂只有关门大吉,这是“经营之神”一生中首尝败绩。
来年,王永庆在嘉义开砖厂,日本警察以“砖场冒出的浓烟有损稻谷成长”为由,命令砖厂在稻子开花时必须停工。后来,虽然他把砖厂搬到板桥,但最后仍因故关门,短短两年间,他的事业两度受创,却挡不住他创业的热情。隔年,王永庆开始做木材买卖生意,却因为缺乏经验而血本无归。这几年的时间,可说是“经营之神”一生中最黯淡的时期。
1945年台湾脱离日本统治,百废待举,需要大量木材从事建设,王永庆的木材厂才有了转机。
洞烛先机勇于挑战
王永庆,一位赤手空拳的农民子弟,终于靠木材生意展现经营实力。但后来竞争者越来越多,王永庆决定退出木材业,选择了他自己完全外行的塑胶产业。
当时政府推出工业发展计划,包括利用美援兴建石化工业的基本原料“聚氯乙烯”,政府询问银行存款最多的王永庆是否愿意参与投资。那时的王永庆对塑胶产业其实是一知半解,勇于接受挑战的他却洞烛先机,一口答应参与计划。王永庆决定投资塑胶产业的消息一传出,他的朋友都劝他放弃,甚至还有人公然嘲笑他肯定要倾家荡产。但他要投资的决定绝非心血来潮,王永庆做了周密分析,向许多专家讨教,甚至还借钱到日本考察。最后他认为“烧硷”生产地遍布台湾,每年有70%氯气可回收来制造成PVC塑胶粉,这是发展塑胶工业的大好条件。
1954年,他和赵廷箴合作筹措50万美元创办台塑。3年后投产,首批产品100吨只卖出20吨,但王永庆下令扩大生产。合伙人纷纷退出,他却决定背水一战,变卖家产让台塑成为独资企业,并成立南亚塑胶公司,跨足塑胶产品加工业。
以省垫基勤劳朴实
中年的王永庆,已成为台湾重要企业领袖。但财富对他而言,却有不同的意义。“赚1元不是赚;省1元才是赚。”一如童年时期克勤克俭,王永庆坚持用“省”来垫定台塑集团的价值,“勤劳朴实”也成为王氏家族的家训。
用了30年的地毯合不得换;喝咖啡时,奶油球还要用咖啡涮一涮以免浪费;一条毛巾用到破烂还舍不得丢;纸张不但要双面利用,正面四边留白也要利用,财务报表小数点后面的“00”,也被他认为浪费空间又浪费打印机墨水。王永庆的节省一点一滴累积出台塑的经营实力。
【王永庆的五大成功法则】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