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人争相把孩子送往美国接受教育时,我们在美国定居,却不愿意让女儿在美国上学。不是别的,而是美国的文化问题。
美国文化反智主义倾向太严重,最明显的是中小学。大家最想当不爱学习的酷小孩。如果你爱学习,大家都认为你是书呆子,嘲笑你,孤立你,成长环境很负面,一路要承受很多同辈的不认同。
男女不平等也很严重,美国文化从小就宣传女生要性感、风骚。在美国长大,女孩子如果不好看,或者不融入这种氛围,会有很大的同辈压力,被排斥,对于女孩子学习是很大的干扰。
小孩子在美国从小就被迫接触大量毒品和性,不断有人迫使你尝试。
美国阶级分化也令人担忧。如果你有钱,你就能从小上私校,一年2万~4万美元学费;大学上好的私校,一年4万~5万美元。
即使中小学上的是公立学校,也面对的全是同一阶级的学生。公立学校的资金来自这个学区房子的房产税(在美国,有房产的人每年都需要交房价总值1%~2%的房产税,各个州和区数字不同)。有钱的人都住在一起,这所学校的学生自然非富即贵。
穷孩子住在不好的区里,可以预见教育环境非常差,第一,学校很差;第二,学生也不会试图脱离这个环境,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有不同的可能。
我有位同事,来自洛杉矶著名的乱区,那里帮派活动猖獗。他的初中同学大部分都加入了帮派,现在没几个活着。他庆幸地说:“如果不是我搬回菲律宾上学,我肯定也跟他们差不多。”
美国社会阶层固化,流动性很低,这种大环境对人的心智全面发展造成了不可忽视的障碍。
我的孩子在中国长大、受教育,比在美国快乐的可能性更大。我在加州大学、耶鲁大学都做过助教,也教过很多美国大学生,发现他们都不喜欢自己的中学生涯。相反,我和朋友们都毕业几年了,对于校园生活都带着美好的回忆。
国内媒体倾向于宣传国外中小学作业少,下午三点放学,孩子多么快乐。这些陈述是否属实还有待商榷。重要的是,快乐和幸福感都是复杂的事情,不是作业少就等于会更快乐。
有两个影响快乐的因素容易被人忽略:第一个是成就感。成就感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必须有努力这个过程。譬如一个人考两科,一科非常简单,没有任何准备也考得很好;另一科要付出很多努力,然后才得到一个不错的结果。这个人一定是对后者印象更深刻。
绝对不是没有压力的孩子就会更快乐。我觉得通过努力获得成绩对于孩子是更深刻的快乐,这种经历会进入更持久的精神层面。
影响快乐的另一个因素是集体主义。我说的集体主义不是一种意识形态,而是一种生活状态。譬如大学住宿舍,大家一起上课自习,逛街卧谈。过了很多年我才明白这些在一生中都是头等有意义的事,因为随着人离开校园开始工作,结婚生子,会越来越脱离集体的影响,然后会意识到那些经历的独特和同辈情谊的可贵。
而且,集体主义帮助你积累与人相处的经验。室友四年不换,不喜欢怎么办?一定要找到欣赏对方、和平相处的办法。我希望我的孩子有机会经历这些时刻。
【偏不让孩子在美国读书】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