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中有一个情节,英国女王觉得自己的常识不够,和朝臣打交道感到吃力,于是找了一个通识教授来教她。
她幼年时跟随家教学习,穿的不是校服,也不跟其他孩子一起上课。她由伊顿公学副教务长单独授课。更奇怪的是,她的教师只教她一门宪法课程,其余的文、史、数、理等课程都一片空白。
后来,她质问王太后,为什么她幼年受到的教育是那样的。王太后回答:“你知道那么多有什么用,你身边的人知道就可以了,你的任务就是做一个女王。”但做一个女王多懂一点常识有什么不好吗?这就是制度的盲点了。
后来她与丘吉尔打交道,不知如何对付这个老而弥坚的朝臣。那位通识教授提醒她:“你不是读了宪法吗?你用宪法和他谈就可以了。”
通识为什么重要?因为通识能提高一个人的思考能力,世上任何事物都有类似的规律,自然界有生老病死,社会规律也有起承转合。比如,数学能助益逻辑思考,历史有助于了解现实政治,等等。多掌握一些通识,就能在不同的知识之间融会贯通,因此更有洞察力,出入不同范畴,也更应付自如。
<期号>=2017。12
<栏目>=两代之间
<标题>=我女儿想当公主
<出处>=父母必读
<摘自日期>=2017年第4期
<作者>=画眉
<作者国籍>=
<编译者>=
<正文>=
1
一放学,6岁的女儿就愤愤地告诉我,今天,平时和她玩得不错的一个小朋友当着别人的面说她:“你们看,她个子这么矮,还想当公主呢!”
“那你是怎么回答的呢?”
女儿的小脸红了,小声说:“我当时说,我没有想当(公主)啊。”
因为当时周围比较乱,我抱了抱女儿小小的身子,没有说什么。晚上她做完作业,我问她:“我记得从小到大,你一直很想当公主的,现在不想当了吗?”
女儿的眼圈有点红,没说话。
我搂住她:“宝贝,当公主是很美好的事情。如果你想当,妈妈支持你。当然,如果你不想当,我也支持你。”
女儿有点急:“我想当啊。”
“是吗?为什么那个小朋友随口说了句闲话,你就不敢承认了呢?”
女儿看着我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妈妈,我说错了。我特别想当公主。”
我当然不是在责怪女儿,只是提醒她观照一下自己的内心。事实上,又有几个成年人敢于承认自己拥有“特别想当公主”的心思呢?
“也太自不量力了吧!”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不是害怕别人的评判,而是压根儿不相信自己。
2
就我目之所及,从中国到美国,从印度到泰国,还真没有一个小女孩不想当公主的。这也是迪斯尼的“公主情结”多年来长盛不衰的缘由吧。
只是时代在变迁,公主的定义多有不同:过去的白雪公主、灰姑娘,只需要美丽善良会做家务,然后坐等王子拯救就好了。现在的爱莎公主等则复杂许多:除了拥有美丽之外,还需要超能力,会有小情绪,能辨别“渣男”,肯普度众生。穿一身浅紫色蓬蓬裙的索菲亚小公主更出身于单亲平民家庭,身为裁缝的妈妈因为给鳏夫国王做衣服而与之一见钟情,小姑娘这才从头开始学习做公主。假如她不是那么聪明善良、宽容勇敢、懂得自嘲、不惮反击、热情助人、努力学习,会那么迅速地令所有的人折服吗?
那么,“不幸”没有机会生活在迪斯尼王国的普通女孩们的公主梦,该如何进行下去?有一回和畅销书作家金韵蓉女士对谈,她的一句话令我顿生好感,因为很真实,她说:“没有女人不想当公主。都是当不了,才借口说自己不想当。”
如果说诚实就是骄傲,那么,我好欣赏这份骄傲。真高兴金老师年过半百,依然保有“公主”梦。而且,她做到了:白手起家、胼手胝足地创业;不断学习,考到各种高难度证书;从文字“小白”一步步成为畅销书作家;也许天生长得并不那么耀眼,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为她的美好气质而折服……
3
之前我也不敢承认我想当公主。差别太大,遭人笑话。而且太累——优雅是一种忍耐。女儿说她是小公主、我是大公主,我赶紧撇清,一来怕和“公主病”扯上干系,二来我不够相信自己。
慈禧太后贴身宫女的回忆录《宫女谈往录》里讲道:被八国联军打得狼狈西逃的慈禧太后一行,冒着逼人的酷暑,坐着颠簸的骡轿,忍着密布的蚊虫,一天只啃半个玉米,晚上不得不在土炕上枕半个破瓦盆睡觉……更可怕的是前程叵测,生死未卜。但整个行程中,从慈禧到皇后再到每个格格,始终安静娴雅,半句怨言也没有。
且不论政治因素,必须承认:身处逆境时,这样的表現才是真正的公主。当年的“永安公主”郭婉莹——上海滩最时髦的百货公司永安百货老板、中央造币厂厂长的四小姐,曾经出尽风头,而当太平洋战争期间丈夫失业时,她可以同时做两份工作来维持家庭开支。“文革”时被下放到农村养猪担粪,用弹钢琴的纤细手指挖河泥,但她从未失去优雅气度。晚年时国外记者问及这段岁月,她平静地微笑道:“这些劳作有助于我保持身材。”
一个真正公主的基本修养是会讲究,能将就。“公主病”?对不起,公主病里才没有公主。
4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看,小女孩们显然比妈妈们勇敢许多。当妈妈们纷纷在第三、第四层次步履维艰、跌宕挣扎的时候,孩子们的目光已经坚定地定格在最高层次的需求上。她们比成年人更懂得美的真谛,更相信自己生而为美。
是的,很久、很久、很久了,我不敢相信自己。
理由很简单:在我还不知道自己是谁的时候,我爸,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监护人,就以打击我为己任。
明白他首先是一个不可能完美的人,其次才是我父亲;看到他的伤,他对我的全部苛求,不过是他对自己的不满的转移,乃至对他自己“原生家庭”愤怒的宣泄;拥抱自己内在的小孩,学习做自己的内在父母;摈弃我爸劈头盖脸丟给我的那套自我践踏理论,重新了解自己、拥抱自己,我花了几乎半生的时间。
谢天谢地,我尚余半生可以发扬,并享受上天赐予我的美好。
谢天谢地,我还来得及对我的小小女儿说:“没错,每个女孩都可以是公主。只要你有一颗高贵的心,你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任何人。”
【通识与通感】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