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两个学生去请教他们的希腊老师。问道:“老师,究竟什么叫诡辩呢?”
希腊老师望望学生,想了一会,说:“有两个人到我这里做客,一个很爱干净,一个很脏。我请他们两个人洗澡,你们想想谁会洗澡呢?”
学生脱口而出:“那还用说,当然是那个脏的。”
希腊老师摇摇头说:“不对,是干净的去洗。因为他已经养成了爱清洁的习惯。而脏人根本不当一回事,根本就不想洗。你们再仔细想想,是谁洗澡了呢?”
学生忙改口:“爱干净的!”
“不对,是脏人,因为他更需要洗澡,”老师反驳后再次问学生,“这么看来,谁洗澡了呢?”
“脏人!”学生只好又改回原来的答案。
“又错了,当然是两个一起洗了。”老师说,“爱干净的有洗澡的习惯,脏人有洗澡的必要,怎么样,到底谁洗了呢?”
“那……老师你好像每次说的都有道理,可每次的答案都不一样,我们该怎样理解呢?”
“这很简单,你们看,这就是诡辩。”
希腊老师对“谁去洗”问题有两种回答方法,一是“需要洗”的人去洗,一是让“有洗的习惯”者去洗。于是,对同一问题的任何一种回答,他都可以任意地肯定或否定。这确是一种典型的诡辩术。所以我们在讨论哲学或其它理论问题时,就要注意命题、论点和论据是否都处在同一平面,是否都针对同一焦点。不然,看似讨论得很热闹,其实永远不会有真正的结论或进展。
【希腊老师的辩术】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