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金庸武侠里,谈起爱翻白眼的人,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包不同。
一想到他,眼前就浮现出那个揪着小胡子、眼珠子滴溜溜转的形象。感觉他随时会说出“非也非也”四个字,然后开始实力怼人。
可以说,包不同,是一个自带白眼特效的人。
他在《天龙八部》中头一次露面,就给了段誉一个白眼。
包不同向段誉白了一眼,说道:王姑娘,这里有外人在座,有些事情是说不得的,何况油头粉脸的小白脸,我更是信不过……
从段誉的“油头粉脸”为开端,包不同开启了他在《天龙八部》一书中怼天怼地怼众生、一言不合翻白眼的任性征程。
包不同的白眼有个独到之处,那就是不分敌友、不论正邪,见了谁都翻。
他遇见正派人士要翻。见了乔峰上来就一阵责备,“你随随便便地来到江南,这就是你的不是了”。见了丐帮六老说:“素闻响屁不臭,臭屁不响,刚才的狗屁却又响又臭,莫非是丐帮六老所放吗?”
见了函谷八友说:“真是货真价实的大傻子、大笨蛋!”
他遇到反派人士也要翻。
碰到星宿派帮众吹嘘掌门的时候,包不同大叫:“放屁!放屁!哎哟,我肉麻死了!”
被抓起来后,还不忘出言讽刺:“众位老兄,星宿派的功夫,确是胜过了任何门派,当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依你之见,我派最厉害的功夫是哪一项?”
包不同道:“岂止一项,至少也有三项。第一项是马屁功。第二项是法螺功。这第三项功夫呢,那便是厚颜功了。”
后来,他竟然和星宿派弟子交流起马屁经验来——就连师父放一个屁,也必定是香的,要大声呼吸,衷心赞颂……
可以想见,包不同说这些话的时候,白眼简直要翻上天。
02
包不同翻了大半辈子白眼,没想到,一次白眼没翻着,反倒送了命。
更没想到的是,嘲笑了大半个武林门派,没栽在外人手下,反倒死在自己人手里。
他为什么会死放到最后再说,先说那些也爱翻白眼却没事的人。
比如,洪七公。洪七公不仅爱翻白眼,话也说得不好听。洪七公对郭靖白眼道:“可不是么?那还用说?你满头大汗的练了这么久,原来连这点粗浅道理还刚想通。可真笨得到了姥姥家。”
“傻小子,你摇松树干什么?捉松鼠么?捡松果么?”
洪七公白眼的对象是自己的徒弟,而且是以忠厚老实出名的郭靖。
师父对徒弟翻翻白眼,不是什么大事。同为主角,韦小宝挨的白眼不比郭靖少。
阿珂啐了一口,白眼道:“这位胡伯伯是最规矩老实不过的,你道天下男子,都像你这般,见着女人便搂搂抱抱、勾勾搭搭吗?”
阿珂这样的美貌姑娘,对爱人翻翻白眼,就当是情趣了。所以,翻白眼这件事,对象很重要。关系越近,越无所谓。床上小两口翻白眼,大不了吵一架;朋友聚会忍不住,最糟就不欢而散。
《鹿鼎记》里,胡逸之和韦小宝等聊天,对韦小宝的感情观大为不爽。
胡逸之向他白了一眼,心道:“武功算得什么?我这番深情,那才难得。可见你不是我的知己。”
不过,三两朋友私下聊天的场合翻翻白眼,问题不大。
可见,翻白眼这件事,场合同样很重要。越公开,越糟糕。
03
包不同为什么翻了个白眼,把命翻了进去?
他触到两条忌讳。
第一条便是,在公开场合让上司下不来台。
当慕容复正要认段延庆为父、下跪磕头的关键时刻,包不同门帷一掀,大踏步走进屋来,一边走还一边大叫:“非也,非也!此举万万不可!”
慕容复跪到一半了只得尴尬地重新站起,此时心中已经大为不悦——怎么?我不要脸的吗?慕容复虽然在公开场合下不来台,可念及他“亲信心腹,用人之际,不愿直言斥责”。
如果包不同就此收手,也许慕容复会饶过他。可耿直的他,非要触犯第二条忌讳——越真相,越糟糕。他说慕容复:“用心虽善,可是这么一来,却成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
慕容复心下怒极,大声道:“包三哥言重了,我又如何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包不同道:“你投靠大理,日后再行反叛,那是不忠;你拜段延庆为父,孝于段氏,于慕容氏为不孝,孝于慕容,于段氏为不孝;你日后残杀群臣,是为不仁,你……”
一句話没完,突然间波的一声响,他背心正中已重重地中了一掌,哇的一口鲜血喷出,倒地而死。包不同没料到这个自己从小扶持长大的公子爷会忽施毒手。
而慕容复之所以要杀他,并不是包不同对他言语无礼,而是恨他直言无忌,竟然将自己心中的图谋说了出来。
04
再回到那个问题:为什么江湖上爱翻白眼的人,后来都死了?
因为他们太耿直,总是看破了忍不住要说破。
翻白眼不是本事,敢向谁翻才是关键。
就像《红楼梦》里的焦大,焦大的那一句“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触目惊心,平地一声惊雷,惊醒了荣宁两府那些假装睡着的人。
焦大和包不同是一样的,想要刺破毒瘤,让脓血伤疤公之于众。也就意味着,自己成了他人眼中钉、肉中刺。
何况,这根刺,刺的又是掌权的主子。你说焦大傻不傻?可他能怎么办?那是他的一腔热血、一份忠心所在。鲁迅说:焦大的骂,并非要打倒贾府,倒是要贾府好,可结果呢?
结果是主子深恶,奴才痛嫉,给他塞了一嘴马粪。
这便是太爱翻白眼的下场,这也是包不同们的悲剧。
【江湖上爱翻白眼的人,后来都死了】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