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与人交流有“四忌”

时间:08-07 故事会 提交错误

  与人交往,说话必不可少,会说话的人不仅使沟通顺畅,还能给人留下较好的印象。可是,有些人偏偏不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要么语气过重,要么趾高气扬,要么胡乱猜疑,致使沟通处于尴尬局面。说话时,同学们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忌“生硬责备”
  
  王跃明是初二(3)班的班长。有一次,学校搞大扫除,他发现教室门后面的地板没有拖,而且上面还有很多纸屑。王跃明转过身,声色俱厉地说:“这里是谁负责呀?怎么没有拖?如果被检查老师发现,肯定要扣分!”在座的同学没有回声,王跃明便走到赵鹏跟前,说:“我记得好像是你负责吧。对不对?”赵鹏摸了摸后脑勺,说:“我记不清了,也许吧……”“什么也许,就是你!你给我出来……”王跃明提高了嗓门,不知道他是杀鸡给猴看,还是真的发脾气了。王跃明拉着赵鹏的胳膊,说:“你怎么这么粗心,在家里也这样糊弄吗?”赵鹏红着脸,说:“在家不啊……在学校……也不啊!”“那这是怎么回事?”“上周是我负责清扫的……这周还是……”赵鹏吱吱呜呜的,他很惧怕王跃明。
  
  王跃明见赵鹏脸憋得通红,更来劲儿了。“谁对自己的分担区不负责,我就惩罚谁!”王跃明一边说,一边走到讲台上。“可是……”赵鹏想解释,王跃明却不给他机会。这时,卫生委员李子沫回来了,她了解了情况后,说:“班长大人,你错怪赵鹏了,今天应该是王丽佳,她请假了,没来上学。”王跃明听了,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转过头对赵鹏说:“呵呵,我错怪你了。”赵鹏说:“没事,既然班长发话了,我就把地板拖了!”教室里又恢复了先前的平静。
  
  点评:说话要有理有据,用事实去证明你是正确的,方能让人信服。如果凭借自己的职位、权势去征服别人,虽然能得到暂时的优势,但从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上例中,王跃明身为班长,却不讲究方式方法,看到教室门后的地板没有拖,便指责赵鹏,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对的。王跃明的行为超越了“用事实说话”的标准,容易犯主观主义的错误。不分青红皂白,想当然地责备别人,势必要遭到别人的谴责。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应该吸取两点教训:1。不要轻易责备别人,要在弄清情况的前提下和人有效沟通。如果责任在赵鹏,你可以说:“这次大扫除要求非常严,你赶紧把地板拖干净,免得给班级丢分。”如果责任不在赵鹏,你可以说:“这里到底是谁责任呀?怎能如此掉以轻心?”之后,你可私底下问明情况,再做出相应的处理。2。批评别人时,要注意场合。“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都有可能犯错误,作为一班之长,王跃明既要站在集体利益上想问题,又要维护同学的利益,特别情况特别对待。若知道责任在于赵鹏,可把他叫到外面,私下里批评他,最好不要当着同学们的面大声指责。一方面,你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另一方面,你要维护赵鹏的脸面。如果非说不可的话,要注意所说的内容和使用的语气。生硬的语气容易使人产生逆反心理,不但达不到批评的目的,反而会激化新的矛盾。
  
  二忌“胡乱猜疑”
  
  李莎莎和张静雅既是同桌,又是学习上的竞争对手。从入学的那天起,她们的成绩就没出过班级的前五名,所以,人送绰号“学习姊妹花”。李莎莎和张静雅表面上和和气气,暗地里都憋足了劲儿,谁也不服谁。
  
  期末考试马上就要到了,张静雅为了抢占先机,特意托人从北京买来一套《百题百练》,自习课上偷着看。上个星期,李莎莎向她借《百题百练》这套书。张静雅怕李莎莎占了优势,便说:“真不好意,我把书刚借给邻校的一个朋友了。”李莎莎说:“不是一共有五本书吗?借我一本就行!”“现在,我手上一本也没有,不信你看?”张静雅一边说,一边打开自己的书包。两天后的中午,张静雅发现自己的《百题百练》不翼而飞了,她首先想到的就是李莎莎。当时,李莎莎正在睡午觉,张静雅不管三七二十一,没好气地推了她一下,说:“赶快把书还给我!”李莎莎被问得一愣,说:“什么书?”“装什么装,我的《百题百练》不是你拿走了吗?”李莎莎无助地站起身,说:“你不是借给邻校的朋友了吗?你应该向她要才对呀!”……两个人吵了起来,谁也不让谁,一时间,教室里乱成一团。上课的铃声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才算收场。
  
  “放学了,放学了……”班里的“小喇叭”喊个不停,别的同学都走了,只剩下李莎莎和张静雅两个人。张静雅怒不可遏,刚想大声质问,班主任走了过来,笑着说:“这本书是谁的呀?很好啊,你们上体育课时,我‘顺手牵羊’了,实在抱歉!”张静雅看班主任拿的正是自己的《百题百练》,没话说了。她接过书,红着脸,走出了教室。
  
  点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人们常常对别人的话表示怀疑,甚至认为别人在欺骗自己,心理学上将之称为“猜疑”。猜疑会导致心理狭隘,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无法接受别人,也让别人无法接受自己,从而陷入交际的怪圈。上例中,《百题百练》不见了,张静雅怀疑是李莎莎所为,并且说了一些过激的话,使两个人的矛盾白热化。而当班主任把《百题百练》还给她时,张静雅才意识到自己做的不对,可是一切都已经晚了。
  
  在这个案例中,有两点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1。同学之间,要真诚相待,不搞恶性竞争。我们说,同学之间的友情是最纯洁、最值得珍惜的,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一起实现美好的理想。两个人虽然是学习上的竞争对手,但不能因为一点小事而恶语相伤。与人交往,要真诚以待,方能拥有纯洁的友谊。有些同学往往忽略这一点,以自我为中心,凭着“想当然”去处理问题,结果于人于己都不利。2。与人交往,不要胡乱猜疑。因为竞争,张静雅对李莎莎存有戒心,当自己的书不见时,首先怀疑李莎莎,这是一种畸形的心理。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一个人如果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所以,如果没有真凭实据,千万不要胡乱猜疑。
  
  三忌“随意揭短”
  
  齐乐乐和田小光是从小到大的好朋友,两个人亲密无间,不过也有闹矛盾的时候。上个星期,齐乐乐向妈妈要钱,准备换一部新手机,妈妈说什么也没同意,结果两个人吵了一架。齐乐乐闷闷不乐,就向田小光倾诉:“我妈真是太抠门,给我换部新手机都舍不得,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她亲生的。”田小光说:“你也是,手机用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换呢?这不是浪费钱财吗?”“我妈也不差这点钱!”“那你说你妈是富婆喽!我看未必吧。有一次家长会,你妈妈穿了一件有补丁的裤子来的,难道你忘了吗?”齐乐乐最恨别人揭自己的短儿,更何况那次家长会是她内心深处一个永远的痛。这个时候,她怎么又提起来了呢?
  
  齐乐乐红着脸,说:“那叫勤俭持家!穿有补丁的裤子恰恰反映了我妈的高尚品格!”齐乐乐虽然这样说,心里却很不好受。没想到,田小光来了一句:“那明天你也穿有补丁的衣服,给我们做个榜样!”因为这件事儿,两个人弄了个半红脸。
  
  那节化学课,齐乐乐什么也没听进去,脑子里竟想着怎样对付田小光了。快下课的时候,老师把月考的试卷发了下来,齐乐乐考的不太理想,比及格高出一分。田小光瞥了一眼,说:“你是怎么搞的呀?上次比及格少了一分,这次比及格高出一分,下次你想考多少呀?及格吗?”齐乐乐本来心情就不好,田小光又火上浇油,于是大发雷霆。“你多好呀,小学没毕业就知道给男生写信,还偷了家里的钱,这些光荣的历史,大家都不知道吧。”齐乐乐的嗓门越来越高,把全班同学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
  
  点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我们在看到别人短处的同时,还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上例中,齐乐乐向田小光倾诉自己的烦恼,田小光却随意揭人短,让齐乐乐感到很不舒服。下课后,田小光变本加厉,让齐乐乐忍无可忍,当众揭穿了田小光的一段陈年往事,让她感到很尴尬。客观地讲,这两个人的做法都欠妥当,既然是多年的好朋友,就要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友情,相互支持还来不及呢?为什么还要彼此拆台呀?
  
  从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两点教训:1。与人交往,不能轻意揭短。揭短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得宽厚待人,荣辱与共,相互尊重。上面的案例已经向我们证实,揭短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加深误会。2。交流时,需耐心倾听,帮助朋友分忧解难。朋友既是倾诉的对象,又是获取力量的源泉,彼此支持,彼此鼓励,朝着理想的方向迈进。当齐乐乐倾诉自己的烦恼时,田小光若是站在她母亲的角度,帮助她分析原因,摆正厉害关系,也不会出现后面的“闹剧”了。
  
  四忌“心计过重”
  
  何美男和马宁宁是同班同学,情同姐妹,无话不说。可自从上了高三,两个人变得有些生疏了,原来,何美男总是打马宁宁身上的主意。
  
  马宁宁的妈妈是教务主任,在学校里说话很管用。每年,学校都要评“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三好学生”,这两个荣誉作为高考录取的参照标准,一直受到同学们的关注。马宁宁是班长,工作能力突出,学习成绩优异,“优秀学生干部”非她莫属。于是,“优秀三好学生”便成了何美男梦寐以求的荣誉。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何美男开始向马宁宁发射“糖衣炮弹”。
  
  “宁宁,你觉得我怎么样啊?”何美男阴阳怪气地问。
  
  “你挺好的呀!”马宁宁说。
  
  “我究竟好在哪里啊?”何美男追问。
  
  “你人缘好,学习好,文笔好!”
  
  “呵呵,这不是‘三好’了吗?”
  
  马宁宁微微一笑,把头埋在书里,继续做数学题。
  
  “喂,喂……”何美男想进一步深入话题,可是……
  
  又过了一周,何美男又让马宁宁评价自己,没说几句,话题又落在“三好”上。为了讨好马宁宁,何美男出手很大方,从商场买了一件新款羽绒服,作为生日礼物送给马宁宁。马宁宁自然很高兴,当天晚上,她们聊了很久。何美男趁机说出了自己想法:“宁宁,你妈是教务主任,她最有权了,你看能不能让她帮帮忙,把咱班的‘优秀三好学生’的名额……”何美男的话还没有说完,马宁宁就明白了她的意思。马宁宁说:“这个……不是给她老人家添麻烦吗?我妈为人可正直了……”两个人没聊几句,便分开了。
  
  从那以后,马宁宁有意疏远何美男。她也许是不想让何美男报有幻想,也许是……
  
  点评:说话是一种有意识的语言交际活动,任可人,只要一开口说话,就必然有这样的动机或那样的意图。或是为了传递某一信息,或是为了说清某件事情,或是为了交流某种经验,或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或是批驳某种错误的观点……可以说,说话是目的性很强的行为。在上例中,何美男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一点点地向马宁宁渗透,并通过物质刺激来获得别人的同情,可见别有用心,最终造成两个人关系疏远。
  
  说话具有目的性,这是人之常情,一旦目的指向个人利益或者超越感情防线,就会出现交际危机。通过这个案例,我们需要注意两点:1。与人交往,不能目的性太强。何美男就因为目的性太强,遭到了马宁宁的反感,从而使友情变了味儿。“优秀三好学生”的称号,并不是谁都能胜任的,为了个人的利益而牺牲别人的利益,这样做光彩吗?2。说话时,要开门见山。写作文时,开头讲究“开门见山”,说话也是一样,直截了当地说明自己的用意,既节省对方的时间,又能让人清楚领会你的意思。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何美男费尽心思,步步为营,可结果呢?马宁宁并没有太在意,直到最后才挑明。这种说话方式既累己也累人,在交际中不宜提倡。  

【与人交流有“四忌”】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