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时,我们班有个牛人,文科特别好,语文接近满分,英语全班第一。因为他姓胡,所以全班同学都喊他“胡哥”。
那时胡歌还没有出演《琅琊榜》,女生们不知道胡歌,却都对我们班的“胡哥”津津乐道。据说他有一个当记者的老爸,一个教初中英语的老妈。从小接受家庭文化的熏陶,文科好到逆天,也是理所当然。
高一接近尾声时,我们一致认为胡哥会选文科。然而令所有人跌破眼镜的是,胡哥居然选择了理科。每次课间休息,胡哥都要被年级主任叫去办公室谈话。谈话的重点无非就是:报文科,考上北大中文系的概率很大;报理科,风险很大。每次胡哥被喊去谈话,我们就在下面玩“猜猜看”,猜胡哥会不会被年级主任“策反”,最终妥协选文科。
觉得胡哥会改变的同学占大多数,我也是那大部分。出乎我们的预料,最终,胡哥和年级主任达成一项协议:如果胡哥能在一学期之内,将化学成绩提高到110分,就可以继续读理科,否则就去读文科。所有人都说胡哥傻,说胡哥必输无疑,大家都明白,化学要考110分不是那么容易的。
也是从那一天起,胡哥就极少离开座位,坐在座位上啃化学题。好几次,他回过头,问我同一道题目怎么解时,我就很纳闷,为什么胡哥有那么好的文科天赋,却偏偏要选择理科?真是浪费资源。直到有一天,我怎么给他解释某道题的解法,他依旧搞不懂,一直追着我问为什么,我整个人都快崩溃了,于是回了他一句:“你还是选文科吧,理科不适合你。”
他愣愣地看着我,表情有一瞬的伤感。
他告诉我,他很喜欢机械。他说8岁时,他拆了老爸的机械表,被老爸一顿痛打,却还是觉得很开心。10岁,他开始偷偷去书店翻阅家电维修方面的书。13岁,他决定以后要做一名机械电器修理工。从此他深藏这个愿望,决定上大学就读机械专业,而这个专业只有理科生才能报。所以他一定要选理科。
隔着厚厚的镜片,他眼神笃定,像是在说一件不容置喙的事。而他的梦想,竟然是机械专业全国排名前几位的上海交通大学。
之后,我对胡哥多了几分耐心,讲解也比以前细致,但是胡哥的成绩却始终不见起色。他比以前更加努力了,全班就他来得最早,走得最晚。他的心思几乎都扑在了化学上,导致数学和生物成绩严重下滑。即使有英语、语文、物理护法,也依然无法挽回颓势。
期中,他的年级名次往后跌了50多名。班主任、数学老师和年级主任都找他谈话,最后他老爸也出马了,逼他选文科。他一声不吭地站在那里,任大家指责,他统统不反驳,低垂着头,仿佛只有沉默,才能维护他最初也是最终的梦想。
我真心觉得胡哥活得好累,老师不理解他,朋友不理解他,就连老爸也不理解他,胡哥比以前更加沉默了,我能想象胡哥心里的压力有多大,能想象他是怎样苦苦坚持着。
然而下半学期的到来,让所有人的神经更加紧绷,高二要上完高中三年所有课程,课程节奏更快,连我也觉得有些吃力,更何况是胡哥。
我终于明白,从一开始,这便是一个注定會输的赌局。
胡哥的课本被他涂满了各式波浪线和下划线,不同颜色的笔记占满了空白的地方,整本书看着就像鬼画符的天书。习题册和随堂测试卷被他翻得卷起了毛边,错题本摞起来有半米高,只要我往前看,永远是胡哥不动如山的背影。
期末,胡哥的化学居然破天荒地考了114分,惊呆了所有人。胡哥终于成功留在了理科班,但是化学114分的代价却是牺牲其他5科换来的,胡哥最爱的物理居然只考了101分。
年级主任被胡哥气得不轻,指着他的鼻子喊:“总有一天你会后悔的!”
我也觉得得不偿失,胡哥却笑着说,连化学都能拿下了,还有什么可怕的?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坚守都能换来如愿以偿。那年高考,拼尽全力的胡哥一本线也没过。我几乎能想象年级主任“我就知道会这样”的表情,以及胡哥老爸一脸痛心疾首、恨铁不成钢的模样。但是这一次胡哥没有哭,他平静地选择了复读,依旧选理科。
那顿散伙饭,胡哥破天荒地给每个人都敬了酒,然后一饮而尽。他说,他不在乎清华北大,他只想过他想要的人生。他说,如果你有梦想,就一定要去捍卫它,因为它值得。
就这样,胡哥踏上了复读的征程。我不知道他这一年过得究竟怎样,只知道暑假回家之后,他打电话给我报喜,说过完暑假,就能和我一起去上海了。我这才知道,他是今年的市理科状元。
有感叹,有唏嘘,更有警醒,胡哥一路走来的艰辛,让我看到了捍卫梦想的勇气,以及坚守的可贵。那年,我为胡哥的话深深地震撼。去上海之后,胡哥顶多和我一起打打篮球,更多的时候是去图书馆和自习室。我总感觉他身上有一种宠辱不惊的气场,他的眼神沉静坚定,一如当初。
4年后,胡哥毕业去了日本丰田总部做设计师。去机场送他时,他依旧戴着厚如啤酒瓶底的黑框眼镜,笑得内向而腼腆,却让我看到他眼中的力量。一如高三散伙饭那晚,他举着酒杯,苦涩地说:如果你有梦想,就一定要去捍卫它。
【胡哥的理想】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