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故事
三河市第七中学 张秀梅
每每听到这首红歌的结尾“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温暖的阳光。”我的全身就涌动起一汩汩暖流,热泪盈眶。祖国在不断强大,百姓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我,也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娃,成长为一名敢担当的员;也从一个家庭贫困的农村女孩,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与其说我在这里是在向大家诉说我的教育故事,不如说我在这里是在与大家交流分享我在初中当班主任时候的幸福与快乐,付出与收获。
新的学期,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同事,新的班级。同时,我也作为一名新的班主任开启了与学生一起的新的学习之旅。首先,我想分享一下我个人的对“班主任”这个名词的理解,班主任一个人既要当严父还有当慈母。班主任是相似于父母又不同于父母,相似于父母,是因为我们回家会面对自己的孩子,在一间屋子里,给他定规矩,给他讲道理,给予他爱;不同于父母,是因为我们在班级这间大屋子里,面对的不只是一两个孩子,而是一群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事业是充满爱的事业,只有拥有仁爱之心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有仁爱之心的学生。
初一当班主任的小故事,我们班有个男生叫孟一(化名),他瘦瘦的,他上课喜欢和各科老师顶嘴,平时不写作业,一双大眼睛还算有神。明显感觉到,他对我很客气,但又很有距离感。我了解了班级里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当得知孟一是单亲家庭一直跟着他父亲生活,从出生到现在都没见过自己的母亲。我开始找他谈话,谈话时我捕捉到了他的故意躲闪和故作坚强。他不想让我察觉到他的与众不同,不想让我对他有怜悯之心。但是他的境遇,怎么能让我置若罔闻?还在襁褓时,妈妈就离开了他,爸爸常年出差在外,爷爷奶奶将他养育大。虽然爱从未离开过他,可是再厚重的爱也无法代替他对父母之情的渴望。他敏感、多疑却又倔强。始终与我保持着若远若近的距离,像在试探,又像在靠近。
第一次慢慢靠近我是因为一次自我介绍。当全班同学轮流第一次自我介绍时候,他不肯站起来,我点名叫“孟一”他缓缓的站起来了却弓着背,我立刻说你的名字厉害呀,和唐朝大诗人的名字一样,你将来一定也很了不起。这时我看到他弓着的背就慢慢直了起来。
当他第一次英语听写只是把单词部分全部写对时,我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你们看孟一虽然短语和句子没有写出来但是单词部分全部都写对了,看他进步了。顿时,我看到他的眼睛冒光了。为此我专门设计了“表扬卡”,如果他在一周听写的正确率越来越高,就可以主动到我这儿来申请一张“表扬卡”,拿回去和爸爸一起分享成长、进步的喜悦。
我送他卡片,他也回送了我卡片。在教师节那天,孟一偷偷的在他作业本里夹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张老师,当您第一次冲着我微笑的时候,当我课堂睡觉您第一次给我按摩肩膀的时候,当我做错题,您第一次摸我脑袋的时候,当我放学您第一次留下我给我讲道理的时候,我觉得都是我妈妈在我旁边跟我说话”,我听完当时眼睛湿润了。
后来,他如愿的考上了职业技术学校,又后来他经常在微信上给我发好几段好几段的英语短文。我看着看着,这些规规矩矩的字母就变成了一个个小小的蚯蚓,直至模糊不清。我这个良师益友,给了他爱、陪伴,和启示。而我的孟一小朋友也让我更加坚信,爱是教育的灵魂。
初二当班主任时候我给学生们写的信的小故事
亲爱的同学们:
时间过得好快呀,转眼间,我们师生已经相处了两年了。作为你们两年的班主任,在此时此刻,不管未来的求学之路是荆棘,还是鲜花,都要微笑面对,因为只要你开心的时候比难受的时候多,你就是值得了。
我想说:感谢你们今天给我临别时候的惊喜,感谢你们的朝气蓬勃,也让老师变得更年轻,感谢你们的纯真善良,给老师的人生画上绚丽的七彩虹。
今天我才知道你们管我叫“梅姐”就是开头视频那一幕,今天我才知道站在你们面前发言我这么容易落泪,今天我才发现原来我爱你们的同时你们更爱我。
我亲爱的宝子们,我可爱的孩子们,无论我表扬过你多少次,那都是对你的一种激励,请你不要沾沾自喜,告诉自己那都是过去,未来的路还要继续进取;无论我批评过你多少次,都都是对你的一种爱的教育,请你不要过于怨恨老师,告诉自己,那都是过去,未来的路掌握自己手里,自己的幸福不要希求别人给予,要自己把握。
最后,我希望你们记住:你们要多读书,给自己的灵魂插上翅膀,能翱翔在世界的任何角落,老师希望能把整个世界带到你们面前,但是老师更希望你们自己把整个世界带到自己灵魂深处,我希望你们永远拥有爱和包容,希望你们懂得感恩,希望你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拥有快乐和从容!
祝你们前程如阳光灿烂,如鲜花一样盛开
你们的陪伴者:张老师
2024年7月3日
人的一生诚然不会一帆风顺,在从事班主任工作中每当我遇到困难挫折时候我就会想起泰戈尔说过:“生命以痛吻我,让我报之以歌”。作为一名班主任也会遇到各种生活与工作的难题,那我会在平静岁月里似柔风细雨,在狂风暴雨中焕发旖旎柔情。我会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路,用阳光的心态普照我的孩子们。和孩子们一起经历他们的青春年华,和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感受快乐与痛苦。我爱我的教师职业,我爱我的学生们,我将为爱坚守与奉献。
强国有我,躬耕教坛——我的从教故事
在这片广袤的农村土地上,我已从教38年,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与使命感。1986年,我怀着对知识的渴望走出了中师的校门,1993年又从教育学院物理专科毕业,成为一名教师。回首往昔,这条教育之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每一次的付出都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没有农村的基础教育,就没有高级学校的人才培养。
教书育人的初心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就对知识充满渴望。记得刚入职时,我满怀激情,想要把所学的知识传授给每一个孩子。然而,现实却给了我一个沉重的打击。农村教育资源匮乏,许多孩子因为缺乏管理和关爱而辍学,甚至有些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不得不辍学打工。那时,我常常在心中默默发誓,一定要为这些孩子们做些什么。在我的班级里,有一个叫小华的孩子,家境贫寒,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只剩下他和年迈的祖母。小华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课堂上总是显得无精打采。为了帮助他,我常常在课后留他下来,耐心辅导,像是用心调制一锅美味的菜肴,慢慢让他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渐渐地,小华的成绩有了显著提高,脸上也渐渐露出了笑容。看到他的变化,我心中充满了欣慰,这就是我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意义所在。辛苦与付出然而,教育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多年来,我为了工作几乎没有休息过,常常加班加点,甚至在课后为孩子们补习。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让我身体出现了问题,颈椎病、咽炎、腰椎病相继找上了我。每当夜深人静,我躺在床上,疼痛让我无法入眠,心中却始终挂念着那些孩子们的学习与成长。在一次家访中,我走访了小华的家,看到他家中简陋的环境,心中不禁一阵酸楚。小华的祖母告诉我,家里经济条件有限,根本无法支持小华继续上学。听到这些,我的心如刀绞,决定帮助这个孩子。于是,我主动联系了一些社会爱心人士,筹集到了一些资金,帮助小华的家庭渡过了难关。最终,小华顺利完成了学业,并考上了大学。那一刻,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成就感与自豪感。
教育的责任与使命
在农村任教的这些年里,我目睹了许多孩子因缺乏教育而失去改变命运的机会。我深知,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希望、塑造未来的伟大事业。每当看到我的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心中总会涌起一股自豪感。正如我所坚信的,没有农村的基础教育,就没有高级学校的人才培养。我们所做的每一份努力,都是在为孩子们的未来铺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始终铭记自己的职责,努力践行“强国有我”的信念。每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我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育的力量
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未来。通过多年的努力,我的学生们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有的成为了医生,有的成为了工程师,还有的回到家乡,投身于教育事业,继续传承知识的火炬。看到他们的成长与成就,我感到无比欣慰。在我的教育生涯中,发生过许多感人的故事。有一次,一位曾经辍学的学生回到学校,带着一束鲜花来到我的办公室,感激地说:“老师,谢谢您当年对我的帮助,让我重拾了信心,走上了求学之路。”那一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所有的辛苦与付出都在这一瞬间得到了回报。
未来的展望如今
虽然我已年过花甲,但对教育的热情依然未减。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为孩子们的成长奉献我的力量。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心灵的引导,是梦想的启航。我愿继续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努力为更多孩子的未来铺路。在这条教育之路上,我深知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我会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力求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教师。因为我相信,教育的力量能够改变世界,而我,愿意为此付出一生的努力。“强国有我,躬耕教坛”,这是我对教育事业的承诺,也是我一生的追求。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我将继续前行,为每一个孩子的梦想而奋斗。
我的家访故事 | 贾仕珊:教育是心灵的触碰与成长的陪伴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奔赴,学生成长的路上需要学校和家庭携手并肩。想学生所想,解学生之惑,听家长所言,应家长之需……在教育的广袤版图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星辰,闪烁着各自的光芒与梦想。
这个春节,不少学生的家中因老师热忱的家访,变得意义非凡。老师们怀揣着对教育的敬畏和对学生的关爱,跨越大街小巷,叩响学生家门,走进家中,感受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与家长充分沟通,精准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化解成长中的迷茫与困惑。
每一次交谈都是爱的传递,每一个建议都是成长的基石,让家校之间的纽带更加牢固,这个寒假让我们走进这些老师,倾听他们的“家访”故事,用心体会每一次心灵的深度对话,画好“家校共育”的同心圆。
1月13日,在召开完期末家长会后,我们一行四人踏上了前往小禾家的路。小禾,是我们一(1)班里一个特别的孩子,她有着一双小而明亮的眼睛,笑起来像是弯弯的月牙。然而,命运似乎对她开了个玩笑,小禾在上幼儿园时,因一场高烧而患上癫痫,这让她在之后的日子里,每天都需要吃三种药来稳定病情,长期服用药物让她遭遇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挑战。作为她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我深知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对于更好地支持她成长的重要性。于是,我决定进行一次家访。
小禾家位于鄠邑区周边的村子,穿过狭窄的巷弄,我们终于来到了一栋独栋两层楼房前。小禾的妈妈早已在门口等候,她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热情地迎接了我们。进屋后,我发现屋内布置得温馨而有条理,小禾正在趴在茶几上绘画,走近一看,画上的色彩和线条似乎洋溢着孩子的纯真与梦想。
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小禾的妈妈开始讲述起家庭的故事。“孩子的爸爸工作很忙,为了照顾孩子,我不得不在学校附近找一份工作,方便接送孩子。”她说,孩子由于长期服用药物,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比同龄孩子反应要慢一些,尽管生活不易,但他们从未放弃过小禾的治疗和教育。一年一次的全身体检、放学后一小时的作业辅导、周末一天的兴趣班,这些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不掉队。听到这里,我的心被深深触动,没想到这背后小禾和她妈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谈话间,小禾略带羞涩和腼腆,突然间她好像想到了什么,兴冲冲地跑到楼上,拿出了书法班的奖状,我看着端端正正的字迹,久久不能平息我激动的情绪,在学校小禾的学习情况不太好,有好几次书写遇到困难,我不得不握着孩子的手进行书写。但我实在不敢想象这是那个生字写得歪歪扭扭的,需要我用带着她一笔一画来写的小女孩的字迹,才短短几个月,她的书写居然有这么大的进步,她的字迹充满了力量。小禾和她妈妈的坚持与乐观,实在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家访中,我还了解到小禾在学习上的一些具体困难,比如偶尔因病缺席导致的课程衔接问题,以及她对某些科目,尤其是数学的畏难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我与小禾的妈妈详细讨论了如何在家校之间建立更紧密的沟通机制,确保小禾在学业上不会掉队。同时,我也提出了一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比如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对一辅导,以及鼓励小禾参与更多朗读和文艺类的活动,以增强她的自信心和语言组织能力。
这次家访,不仅让我更加了解了小禾的家庭背景和她的内心世界,也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触碰与成长的陪伴。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与我的学生们一起,携手走过风雨,迎接每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而小禾,那个坚韧、乐观的小女孩,将会是我心中永远闪耀的星光,提醒我不断前行,用爱与智慧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赵美
【写一篇自己的教育故事 自己的教育小故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