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主要事迹及性格
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羽的性格特点供大家参考!关羽的性格特点三篇
关羽的性格特点一
关羽重然诺,守信用,对刘备及其集团的利益无限忠诚.他与刘备同甘共苦许多年,恪守信义,始终不渝.即使白马被擒,身在曹营,也仍不忘旧恩,终于复归刘备,忠义一时无两.
关羽勇武异常,冠于全军.后世小说,写他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虽有违背史实之处,但却也突出表现了他的武勇和神韵.至于刮骨疗毒,更是尽人皆知.
关羽的性格特点二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王朝历史中,有许多优秀的历史作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环境,为后世子孙对前朝的研究提供了许多真实的材料。作为文学作品,与真实的历史资料是不尽相同的,文学作品可以夹杂作者的个人情感,可以将人物塑造地更加丰满,刻画地更加形象生动。《三国演义》作为众多优秀历史小说中的优秀作品,主要讲述了魏、蜀、吴三个国家的兴衰历程,以三国的兴亡作为写作线索,生动描绘出了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军事政治斗争,塑造出了一大批生动丰满的形象,至今仍为世人所周知和称颂。
《三国演义》在人物的塑造上成就最高,在战争场面的描绘上也十分优秀,读者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为最生动的人物形象之一,关羽的形象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和称颂,并最终赋予了他“武圣”的美称,与孔子的“文圣”并称于世,也被许多人视为财神的化身,在广大人民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但是这毕竟是经过小说作者集大成的塑造,再加上人们其赋予的情感色彩,才形成这样的局面。关羽的性格既有积极值得推崇的一面,又有消极不值得学习的一面,下面将对其性格色彩进行客观的分析。
二、关羽性格形象中积极的一面
关羽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忠贞不贰、义薄云天、威武神勇等等。
1.有勇有谋,有万夫不当之勇。
关羽之所以被人们称为“武圣”,是因为其武艺高强,当关羽还是一个小人物的时候,就勇于在众位优秀将领面前表现自己,主动申请去挑战华雄,并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如此气势磅礴的话,表现了关羽的勇武,但不是蛮勇,这才有了“温酒斩华雄”的佳话传说。孤胆英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再加上单刀赴会等故事情节,将关羽勇武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而水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不仅显示其勇武,而且足智多谋,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领导能力,得到了人们深深的佩服。
2.正气凛然,性格刚毅坚强。
小说开始,就对关羽的身形相貌进行了十分详细的描述,塑造了一个十分威严、具备大侠的豪气和英姿的形象,即“身长九尺三寸,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抹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因为将仗势欺人的恶霸杀了,所以才落得逃难江湖的下场,表现了关羽的疾恶如仇,浑身具备凛然正气,是一个威武的大侠形象。在乱世中,与刘、张二人结义,将报效国家,匡扶汉室作为毕生誓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说明其系国家安危于自身。不仅如此,关羽对曹操的“篡汉”行为十分反感,义愤填膺,甚至要在天子面前斩了曹操。为了消灭邪恶势力,不禁要冒犯天子圣颜,表现出了关羽对邪恶势力的仇恨,这是正气凛然的生动表现。而“刮骨疗毒”的故事情节,则表现出了关羽性格坚强刚毅的特点。刮骨疗毒并不是不痛,而是关羽以强大的毅力忍住了肌体疼痛,并以笑容等闲视之,不仅是对医者的鼓励,更是对将士士气的鼓舞,虽然受伤,但依然统帅全局。
3.忠贞不贰,义薄云天。
关羽一生不忘桃园三结义,在曹操的利诱之下依然不忘结义之志,当听到刘备的消息之后,毅然离开曹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如此种种冒险的做法,都是为了一个“义”字,表现出了关羽忠贞不贰,不忘结义之情;当被曹操围困时,拒不投降,视死如归,也表现出的是“义”;而关羽不顾军令状的约法,在华容道义放曹操,表现出了足够的义气,也是对曹操当年珍惜将才的报答,表现出了知恩图报的一面。
三、关羽性格形象中消极的一面
但是,关羽性格也有消极的一面,那就是骄傲自大,刚愎自用。凡是都具有两面性,正式由于关羽种种优点为他赢得了极大尊重,所以也造成了他心理上的骄傲和自满,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缺点也逐渐地暴露了出来。关羽的种种性格弱点导致了他与蜀国将领之间的关系不是很融洽,诸葛亮在中间还起到了一定的调解作用。最严重要的是这个弱点被敌人利用,并最终导致了蜀国的灭亡。由于关羽的刚愎自用,导致其打破了与东吴联合抗曹的战略布局,东吴利用他这一弱点,将荆州夺了回来,导致了关羽败走麦城。不仅如此,在麦城突围之后,关羽不听谋士之言,走小路被生擒,落得杀身之祸。一代英雄落得如此惨烈的下场,令人感到惋惜。从此之后,蜀国逐渐走向了衰落,尽管诸葛亮力挽狂澜,但是也没有摆脱灭亡的命运。
四、关羽形象总体分析
作为历史人物,关羽的性格特点是十分复杂的,但同时也十分鲜明和突出。在当今不但变换的时代,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一个英雄人物的形象。尽管关羽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将领,但是其战略眼光的缺乏注定了其只能作为一个武将,而不能成为一个著名的军事家。
关羽的性格特点可分为以下4点:
关羽的性格特点1、忠义:
这是关羽最大的性格特点,也是被世人所敬仰的主要原因。书中以他对大哥刘备以及汉室江山的忠诚完全可以断定这一性格特点。
关羽的性格特点2、勇猛好战:
关羽被称为武圣可见他的勇猛,千里走单驹,诛颜良斩文丑足等。在刘备封五虎将时想找马超单挑可见其好战性格。
关羽的性格特点3、智慧过人:
他熟读兵法且行军打仗可见一般,水淹七军大败于禁可以看出。
关羽的性格特点4、刚愎自用:
这是他最大的性格缺点,也是最后败走麦城的主要原因。
关于关羽的10个成语、典故,你知道几个?其中两个知者甚少
(说历史的女人——第944期)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由于演义的渲染,关羽成为众多英雄中人气指数最高的一位,被称关公,甚至被认为是“武圣”受后人崇拜。关于关公的传说故事很多,但真正成为成语或者典故的并不多,大概有10个。今天笔者就给大家盘点下这10个关于关羽的成语、典故,你知道几个呢?其中有两个,即第1个和第10个知道者甚少!欲知详情,本期分解。
首先要指出的是,并非跟关羽有关的成语或者典故都算在内,若是这样,那就多了去了,就无法统计。比如大家所熟知的“义薄云天”这个成语,你说跟关羽有关不错,谁能比关羽更义薄云天呢?但此成语的出处跟关羽并没有关系,它出自南北朝时沈约的《宋书·谢灵运传》:“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所以这个成语不算关羽的。
还有著名的“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个成语尽管跟关羽有很大关系,但他主要是指三国时的另一位人物徐庶。曾做过刘备军师的足智多谋的徐庶,被曹操看中,强行拉到曹营。但徐庶离开刘备时曾对其表示:“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后来又演化成了另外一句著名俗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另外还有一个人与此成语有关,即荀彧。具有“王佐之才”的荀彧对曹操出力很大,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但荀彧始终反对曹操称王称霸,他的“身在曹营心在汉”似乎更加正统。因为关羽和徐庶心中所谓的“汉”只是一种假定,单指刘备,当时刘备也并没有资格称为汉王之类,而荀彧则指真正的汉室江山。所以,属于关羽的成语典故必须有明确的“典出”,《三国志》也好,《三国演义》也好,必须有明确的文字表达。此不多说。咱们来看看关于关羽的10大成语、典故。
NO.1 悯冤除豪
之所以说这个成语知者甚少,是因为它不常用,比较生僻。“悯”即怜悯;“冤”指冤枉;“除”即除掉;“豪”指土豪恶霸。此成语虽生僻,但必须知道,因为它阐述了关羽平生第一义举。
据《关圣帝君圣际图志全集·全图集·悯冤除豪》释义记载,关羽出身贫穷,少时曾以打铁为生,但其为人仗义,喜抱打不平。他19岁时离家(下冯村)来到解州城,欲求见郡守毛遂自荐,为国家效力。一天晚上他投宿在县城的一家旅馆里,半夜听到隔壁有哭声。他一问才知哭泣的人叫韩守义,其女被恶霸吕熊强占。当时解州因靠近盐池,地下水都是咸的,不能食用。仅有的几口甜水井都被吕熊填住了,仅他家留下一口甜水井,谁要来他家取水就强行收费,并且还必须得让年轻美女来取水。为此不少妇女都被他侮辱。鉴于他家势大,一时间大家都敢怒不敢言。
韩守义的女儿就是这样被吕熊霸占的。关羽听罢大怒,直接掂刀来到吕熊家,杀了这个恶霸,解救了不少妇女(“圣帝眦裂发竖,命守义至七所,悉斩杀之”)。之后关羽便逃往他乡,仗剑闯天涯了。这就是关羽悯冤除霸的典故,在《三国志》中,即是关羽的“亡命奔涿郡”的故事,关羽由此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NO.2 桃园结义
这个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典出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当时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涿州邂逅,三人“一见钟情”,互为欣赏,于是在张飞庄后的桃园,燃香拜天,结为兄弟。三人共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遂成千古佳话。后世仿效者甚多,但真正能做到刘关张这样义气到底的很少,向来只是被模仿,从来不会被超越。关羽为了结义情做到了义薄云天,而刘备为了兄弟情宁可丧失天下社稷,三人的兄弟情义虽逾千年而不衰。
NO.3 披肝沥胆
这个成语的出处比较多,较早出现于晚唐著名诗人黄滔的《启裴侍郎》一文中:“沾巾堕睫,沥胆披肝,不在他门,誓于死节”;还有宋代司马光《体要疏》文中:“虽访问所不及,犹将披肝沥胆,以效其区区之忠”。但这个成语也明显同关羽有关。
在《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中有这样的记述,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率20万大军围攻徐州的刘备,刘备兵败投靠袁绍;关羽带着刘备的两位夫人被曹操俘虏。曹操欣赏关羽之勇武,派张辽劝降他。关羽无奈之下提出投降的三个条件,第一,只降汉朝,不降曹操;第二,确保两位嫂嫂的安全,必须养好她们;第三,一旦知道刘备的下落,便要离开曹营去寻找兄长。曹操全部答应。
曹操对关羽十分优待,经常宴请他,又送他美女和金银财宝等。关羽让美女们服侍嫂嫂,财物则交嫂嫂暂时收藏。曹操又将吕布的赤兔马送给了关羽。关羽为报答曹操,主动请战,杀了前来挑战的袁绍的名将颜良和文丑。
袁绍气愤之下要杀此时投奔他帐下的刘备。刘备就写信给关羽,说你杀了袁绍的大将,是否忘了咱们当初结义的誓言,投降曹操了?关羽回信说,“我要是有异心,愿上天惩罚我!我对大哥披肝沥胆,信中如何能说得清楚?咱们兄弟必有相逢之日!”(“羽但怀异心,神人共戮。披肝沥胆,笔楮难穷。瞻拜有期,伏惟照鉴”)。
NO.4 千里走单骑
“千里走单骑”典出《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情节同“披肝沥胆”相接。徐州之战后,刘关张三人失散,刘备投奔了袁绍,张飞到古城当了县官;关羽则有条件投降了曹操。关羽在报答了曹操,斩颜良诛文丑之后,收到了刘备的信,确切知道了刘备的下落,便毅然决然地离开曹操,带着两位嫂子去千里寻兄了。这就有了千里走单骑的故事。
NO.5 过五关斩六将
这个跟“千里走单骑”是并列出现的。它是关羽千里寻兄的过程体现。当时关羽向曹操告辞,曹操故意避而不见。关羽将曹操送他的财物、美女全部留下,将自己的汉寿亭侯大印挂在营中,给曹操留下一封书信后,便护着二位嫂嫂找刘备去了。
由于没有得到曹操的手谕,因此一路之上关羽遭到了曹操部下的层层拦阻,但关羽凭借一己之力,过了五个曹军的关隘,立斩曹操六员大将:过东岭关时杀孔秀;过洛阳城时杀韩福、孟坦;过汜水关时杀卞喜;过荥阳时杀太守王植;过黄河渡口时杀秦琪。关羽因此壮举而闻名古今,被称为兄弟义气的第一代表。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毛宗岗称其为《三国演义》三绝之一的“义绝”。
不过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向来颇有争议,在《三国志·关羽传》中并没有对此事的记载,书中只是说:乃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所以后世学者分析,关羽虽有千里寻兄之事,但曹操并未派兵追赶或设卡拦阻。关羽此行可能很顺利,所以“千里走单骑”是真,但“过五关斩六将”不过是《三国演义》中的夸张。然而,不管如何,过五关斩六将已成为关羽的标志性举动,再也抹不掉。
NO. 6 夜读《春秋》
夜读《春秋》的典故仍出在关羽千里寻兄这个大的故事框架中。当时关羽带着刘备的甘、糜二夫人被曹军俘获时,曹操劝降,关羽以三个条件投降。在路上驿馆安歇时,曹操故意安排关羽和两位嫂子住在一个房间,但关羽让嫂嫂们住在里屋休息,自己在门外点灯,拿出《春秋》通宵阅读。后来他在到河北寻兄的路上,也是如此,常常在夜里,在两位嫂嫂休息后,自己挑灯夜读。
这个故事在《三国志·关羽传》注引《江表传》中,原文只有一句话:“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意思是说关羽喜欢读《左传》,已经到了能够背诵的程度。所以有人认为,当时他读的应该是《左传》,而不是《春秋》。不过,《左传》和《春秋》两书还是有联系的,旧时相传《左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所以《左传》也被认为是对《春秋》这部史书的注解,也叫《春秋左氏传》。因此,关羽好读《左传》,当然也可能也是好读《春秋》的。
NO.7 单刀赴会
这个成语最先出自《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赴会”,原指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鲁肃的宴会。
我们知道,刘备为了立足,曾向东吴借荆州,但后来他却赖着不还。公元215年,刘备取益州后,孙权令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刘备不答应,孙权恼怒之下,派吕蒙率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湖北公安,派关羽争夺三郡。孙权也随即进驻陆口,派鲁肃屯兵益阳,抵挡关羽。
双方剑拔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的危险,此时,鲁肃为了顾全大局,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不过鲁肃要关羽单刀赴会以表诚意,于是关羽只带了少数随从去了。双方经过会谈,缓和了紧张局势。随后,孙权与刘备商定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孙刘联盟因此得以继续维持。
后来《三国演义》上为了突出关羽的神勇,在这次谈判中,把关羽彻底高大上了,而把鲁肃写成了鼠目寸光的小人。其实,是鲁肃一手促成了孙刘联盟的,并为之“守之终身而不易”(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语)。不管如何,关羽单刀赴会,同东吴谈判,足见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孤胆英雄之气魄。
NO.8 绝伦逸群
这个成语后来也被人写做“超群绝伦”。也是出自《三国志·关羽传》:“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公元214年,刘备率兵攻打四川,派关羽镇守荆州。关羽听说诸葛亮在四川用计收降了勇将马超,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才能如何。诸葛亮知道关羽这人比较自负,向来不服气别人,便写信回答说:“马超文武双全,勇猛过人,乃一代英杰,可与汉初大将黥布、彭越之辈相比,也可与张飞并驾齐驱,但却不能与你相提并论,不如你这样出类拔萃,无与伦比。”关羽看后大爽。
NO.9 刮骨疗毒
“刮骨疗毒”也是非常有名的了。这个典故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上都是浓墨重彩地描绘过的。只不过在《三国志》上,没有说明为关羽动手术的大夫是华佗:“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关羽在被医生动手术时,同旁人饮酒谈笑,手臂鲜血淋漓,血都漫出盘子了,仍毫不在意,其铮铮铁骨确实令人钦佩。
而《三国演义》把这位医生定义成神医华佗,并且写得更加详细而精彩,更增添了故事的传奇性。
NO.10 关公打蚂蚁
这个典故还跟周仓有关。周仓,史上查无此人,在《三国志》里并没有记载。不过在民间传说里,他是山西省平陆县人,他出身贫苦,少年时经常到解州一带的盐池里挑盐卖盐,练就了一双飞毛腿,而且双臂一抖,有千斤之力。在《三国演义》里也是位比较重要的人物。
《三国演义》中,周仓本为黄巾军地公将军张宝麾下一员大将,张宝死后,周仓和黄巾军的另一将领裴元绍率部啸聚山林。关羽千里走单骑路经卧牛山时,遇到裴元绍打劫,从而使周仓结识了关羽。周仓为关羽的义举所感,便放弃占山为王的念想,追随了关羽,自此成为关羽的贴身护卫,对关羽忠心不二,矢志不移。此人有盖世之勇,在关羽镇守荆州,对抗曹魏名将于禁与庞德的战斗中,周仓曾于水中生擒庞德。最后他在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杀害后,也追随其主自刎而死。遂有“天下第一忠心之人”之称。
周仓虽力大威猛,但生性粗豪,头脑简单。一天,关公和周仓来到一棵树下休息。见树下有一群蚂蚁,关公便对周仓说:“小周,你能把这些蚂蚁打死吗?”周仓一听,哈哈大笑,“你逗我不是?别说几只蚂蚁,即便是一群恶狼又何惧哉?”于是出拳便打,砰地一声,直接把地上打个坑!但蚂蚁却没事;再用力一打,蚂蚁还是若无其事。周仓眼见小小蚂蚁都打不死,急得头上冒汗,脸红得跟关公似的。
关羽见了哈哈大笑道,“怎么样?不中了吧!瞧我的,呵呵。”只见他伸出食指,轻轻一捏,蚂蚁立马死了好几只。周仓看得目瞪口呆。关公拍拍周仓的肩膀道,“杀鸡焉用牛刀?对付小蚂蚁哪能用那么大力气啊!我知道你力大如牛,但不是什么事情都是用拳头可以摆平的,还得用脑袋,这才能成大事!”周仓拜服。
这个典故在《三国》里并没有出现,但在《山西通志》里有记载,在晋南一带也多有传说。不过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广为人知。以上关于关羽的10个成语或典故,除第一个“悯冤除豪”和最后一个“关公打蚂蚁”外,应该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当然这只是笔者的看法,若各位网友还有什么关羽的成语、典故,还请贡献出来,大家欣赏!
(文/说历史的女人·一米暖阳)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山西通志》等。
解读《三国演义》及历史中关羽生平主要故事经历
首先介绍一下今天我们来讨论的主要人物——关羽。
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雅号“美髯公”。别名又称:美髯公、关公、武圣、壮缪侯。
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
桃园三结义
主要人物:刘备、关羽、张飞
历史背景:东汉末年、当时东汉朝廷腐败不堪,又有宦官得势,再加上连年灾荒不断,底层人民生活十分艰难
东汉末年时期,一日刘备到集市贩卖自己的草鞋和草席,看见闹市中有人发生争辩,随上前劝说,看见丹眉凤眼一身英雄气概的关羽和膀大腰壮的张飞在争执。刘备就劝说两人停止争斗,便道:二位英雄相貌不凡,何故争斗?有话好好说。关羽张飞心中也是惊奇,此人相貌语出不俗,得到二人肯定。
随二人客至张飞家中!张飞也乃性情中人,以酒肉待之,三人越聊来越投机,刘备说到当今汉家朝廷岌岌可危,将时逢乱,不如你我三人共同干一番事业,拯救黎民于水火。三人也是情投意合,于是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祭品,焚香礼拜,三人异口同声:“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领来分,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结义”。也为后来称雄一方打下基础。
温酒斩华雄
主要人物:关羽、华雄、曹操、袁绍、董卓
历史背景:“董卓废黜少帝刘辨而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后,残暴不仁、擅权于朝堂”、十八路诸侯联兵讨董
于《三国演义》第五回:以袁绍、曹操等人组成的关东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时任袁绍为盟主统帅各路诸侯,然而前锋孙坚在进军汜水关时被华雄击败,华雄锐气正盛,潘凤等大将接战华雄,都被斩于马下,各路诸侯愁眉之际,关羽主动请缨出战华雄,有诸侯还看不起关羽,说到:区区小小一个马弓手,难道想让敌军笑话我军无将乎?曹操马上道:此人丹眉凤眼,一身英雄气概!吾愿为将军送上热酒壮行。关羽拒绝道:小小华雄,不足挂齿!还用不到饮酒壮胆。随后手刃华雄,回时酒温尚存,从此关羽名震诸侯。
注:根据《三国志》中记载,华雄是董卓的手下,时任都督154-191),中国东汉末年的武将,为董卓帐下都督。公元191年,大军联合讨伐董卓时,当时的长沙太守孙坚,带兵大破董卓,正史中华雄就是在此战中,被孙坚所杀
诛颜良斩文丑
主要人物:关羽、颜良、文丑、曹操、袁绍
历史背景:白马之战、官渡之战
第二十五回中写到,曹操东征徐州,大败刘备于徐州。刘关张兄弟三人失散,关羽被曹操困在一座土山上,张辽上山劝降。关羽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是厚待甘糜两位嫂嫂;三是日后一旦得知刘备的去向,便去投奔。曹操很看重关羽的才能和忠肝义气就一一许诺了。于是关羽便暂时投靠了曹操,曹操又封赏“汉寿亭候”和赤兔马。
白马之战是曹操和袁绍初战交锋,拉开了官渡之战的序幕,。
建安四年,袁绍起兵十万南下进攻许昌,曹操点兵两万匆忙应战袁绍,亲率铁骑征战,白马之战激战正酣,关羽开启暴走模式,道:丞相稍安勿躁,等吾前去取敌将首籍。颜良先是被关羽诛杀,后曹操手下徐晃、张辽出战文丑,战况焦灼难分,关羽请缨出战又斩杀了敌将文丑。
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主要人物:关羽、曹操、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
历史背景:官渡之战时期,刘备投靠袁绍时
即诛杀颜良文丑立功报答后,关羽得知刘备消息,因此,立即向曹操请辞,但曹避而不见,挂印封金;只得将曹操授予“汉寿亭候”大印挂于营中,最后关羽只能不辞而别。护送二位嫂嫂,前往河北寻找兄长刘备,由于没有得到曹操的手谕,因而一路之上遭到层层拦阻,关羽凭借个人勇猛和精湛武艺,闯过了曹操五个所辖关隘,沿途经过东岭关、洛阳、汜水关、荥阳和滑州五处城关,并斩杀把关拦路的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六员大将,终于得过黄河。“千里走单骑”事迹成为关羽忠肝义胆的象征,也是传奇一生的重要战绩之一。
原著中写到:
单刀赴会
主要人物:刘备、关羽、孙权、吕蒙、鲁肃
历史背景:公元215年,刘备攻取益州,孙权令谋士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
刘备当然不愿意了,之前孙权赔了妹妹又折兵,很是恼怒,于是派吕蒙率军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将关羽争夺三郡。孙权不甘示弱,也随即进驻陆口,派鲁肃屯兵益阳,抵挡迎战关羽大军,双方剑拔张,孙刘联盟关系濒临破裂,这个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杜绝曹操有可乘之机,邀关羽商谈。
孙刘两军经过会谈,局势得以缓和。随后,孙权与刘备商定平分荆州,“分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孙刘联盟继而得到平稳。
关羽在此行,只带了周仓和几个兵将,面对鲁肃相邀丝毫不惧,也不担心被孙权鸿门设宴而擒杀之,后人皆是称赞其胆识。
注:曾有《单刀赴会》戏曲唱到:
水淹七军
主要人物:关羽、于禁、庞德、刘备、曹操
历史背景:关羽率军攻伐襄阳、樊城
上一折说到,刘备占领了益州以后孙刘两家谈和。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关羽在安排好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衍)士仁守公安之后,关羽觉得后方已无忧患,也为后来大意失去荆州埋下伏笔。于是就率驻扎在江陵的大部分荆州军队,浩浩荡荡地向襄阳、樊城发兵,很快就兵临城下,将襄阳、樊城分别包围起来。
这时关羽主攻的是樊城,樊城守将曹仁抵挡不住关羽军队的进攻,一方面坚守在樊城不出战,一方面连连向曹操告急求援。曹操在长安除了指使曹仁拒守樊城不能弃城之外,又急忙派遣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前去樊城援助曹仁,抵御关羽军队的进攻。
由于关羽长期征战在荆襄地区,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比较熟悉。发现曹军秋季错误地驻扎在低洼地区,抓住了这个时机,就命令荆州军造大船,并调水军集结待命。后引河水淹没曹军,令将士射杀逃窜岸边的曹军士兵,曹军死伤落水被俘者甚多。在全军覆没的窘迫情况下,于禁被迫向关羽投降,而庞德却顽强抵抗,终被擒住,拒不投降,遂被关羽所杀。
故事原文
关羽进攻樊城,曹操命大将于禁为南征将军,庞德为先锋,统帅七路大军,星夜去救樊城。关羽得信,亲自披挂前去迎敌。关羽、庞德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第二日交战,二将齐出,并不答话,拍马交锋五十回合,庞德拨马逃走,关羽紧追不舍。庞德取箭,关羽躲闪不及中箭,回营养伤。十日后,箭伤愈合。又听关平说曹兵移到城北驻扎。关羽不知何意,骑马登高观望,看到北山谷内人马很多,又见襄江水势汹猛,水淹七军之计,油然而生。遂急命部下准备船筏,收拾雨具,又派人堵住各处水口。庞德与众将商议,山谷不易久留,准备明日将军士移入高地。就在这天夜里,风雨大作,庞德在帐中,只听万马奔腾,喊声震天。出帐一看,大水从四面急剧涌来。七军兵士随波逐浪,淹死很多。于禁、庞德率将士登上小土山躲避,关羽带大军冲杀而来,于禁见四下无路,投降关羽。庞德和身无盔甲的残兵败将,被关羽的兵马团团围住,战不多时,众将全都投降。只有庞德夺一小船,想顺流西去,却被周仓的大筏撞到水中,后被生擒。
刮骨疗伤
主要人物:关羽、华佗
历史背景:襄阳之战,被曹仁弓手射伤手臂
《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中,记载了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前文中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名声大震,在攻打樊城时被曹仁弓手所伤,右臂中箭,翻身落马,导致行动不便,后寻来华佗,华佗说到需要把里面毒素清除,方才能恢复,古代这样的外科手术可没有麻药,于是关羽一边和人下棋对弈一边喝酒,以分散注意力。术后华佗称赞关羽,将军真乃神人尔!这般疼痛寻常人难以忍耐得了。于是关羽设宴款待华佗并谢赏,随后华佗便离去了营中。
这里说一下,一方面作者把华佗借代成医生,塑造华佗医术高超,能救死扶伤。另一方面,则是烘托出关羽的坚韧的人格魅力。
《三国志》原文: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右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译文:
关羽曾经被乱箭所射中,贯穿了他的右臂,后来伤口虽然痊愈,(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医生说:“箭头有毒,毒已深入里,应当剖开手臂打开伤口,刮骨头除去毒素,这个隐患才可以除去。”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剖开它。当时关羽正在和诸位将领围坐在一起喝酒,手臂鲜血淋漓,都漫出盛血的盘子了,但是关羽却割肉喝酒,谈笑如常。
后人有诗曰:“
华容道义释曹操
主要人物:关羽、曹操
历史背景:赤壁之战东汉(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战败逃走华容道
孙、刘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对抗曹操大军的战役,最终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取得胜利。
当时正值赤壁鏖战之后,曹操丢盔弃甲,大败而逃。此时虽然曹操大败,但是三足鼎立的局面仍然持续,其一,这时假如曹操被杀,刘备一方将由主动变为被动。其二,诸葛亮想到曹操曾对关羽有功,不会为难曹操。其三,关羽比较忠义,是个有恩必报的人。诸葛亮于是命令关羽去追杀曹操,让关羽在华容道拦截曹操,并立下了军令状。曹操果然从此处败逃,后来关羽也是放过了曹操。
这对后来三足鼎立局面长时间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大意失荆州
主要人物:关羽、吕蒙、陆逊、孙权、曹操
历史背景:关羽出兵攻伐曹操,曹操劝说孙权偷袭荆州
《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诸葛亮派关羽镇守荆州。关羽出兵攻打曹操,孙权乘虚而袭荆州,导致荆州失陷。
这里也是关羽一生的遗憾,关羽当时带兵攻伐曹操,却忽略了东面的孙权,正在虎视眈眈的看着荆州,荆州位置十分重要,兵家必争之地,北据汉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占据天时地利,对蜀吴两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曹军被关羽大军围困樊城,曹军战况十分危急,曹操于是就飞鸽传书给孙权,暗示如今荆州空虚,让其趁机占取,得以缓解曹军危机。孙权也是没有辜负曹操,一方面让吕蒙装病修养,命令年轻将领陆逊领军来麻痹关羽。另一方面,令吕蒙用计悄悄趁机拿下荆州,关羽知道荆州被攻取后,震惊之于后悔不已!随后率兵从樊城南撤,在和孙权大军对抗中一路撤到麦城,关羽拒绝投降吕蒙,败走麦城途中被吕蒙截杀。导致荆州失守,这也是关羽一生一来最大的失误和败绩!
参考文献:
《三国志》
《三国志·关羽传》
《三国演义》罗贯中著
【头条百科释义】注释解答系列
(引用时间2020年9月24日)
作者声明:此为原创
(文章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关羽的故事情节名称、关羽 故事情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