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刮骨疗伤到底有多痛?网友:板凳腿都能坐断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国鼎立”时期,有重情义、铮铮铁骨的关羽,还有一心想要将关羽据为己有的曹操,曹操是对关羽又爱又恨,想要得到关羽可是关羽却只忠于刘备,虽然曹操很爱才,但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上两人最终还是发生了战争,并且关羽在此战中受到重创,手臂中毒箭,需要刮骨疗伤,这样的疼痛在这世上能有几人可以忍受得了呢?
关羽在人们心目中是一条英雄好汉,他的威名流传千古。不论是阵斩颜良还是威震华夏,或是千里走单骑都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这样一位天不怕地不怕的真汉子,不管是谁他都可以很淡然地面对,不过有一次他淡定不了了。这个就是在荆州之战中受伤后的他被华佗刮骨疗伤,让他淡定不了。
关羽跟随刘备后,经过多次征战,刘备拿下了荆州,最后选择让关羽镇守荆州。很有野心的曹操一心想要吞并荆州,虽然关羽在镇守荆州,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曹操还是选择了和关羽开战,在这场战争中关羽受到重创,他的左臂不幸中了一根毒箭,这毒蔓延得很快已经渗入骨中,要想解毒保住这支手臂的话只有将肉割开刮掉骨中的毒血才可以完全解毒。在关羽中毒箭后,手臂疼痛难忍,但是为了不让部下担心,便强忍于心,便和军师马良一起下棋,希望可以分散疼痛的注意力。毒箭的威力很大,就像是被剧毒的毒蛇咬伤一样,关羽的手臂就像是有千万只虫子在啃食他的骨头一样。
当时著名的医师华佗前去诊治,华佗是的医术是公认的优秀。华佗将伤情的重与轻全部详说于关羽,最后就是将关羽的手臂割开,用刀在关羽手臂骨中不停地刮,将毒血全部刮出。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并没有麻药,这样割肉刮骨的疼痛并非常人可以忍耐得了的,关羽为了不让别人担心,依旧和部下谈笑风生,这样的忍耐力真的是让人震撼。但是这样的疼痛当真可以忍受得了吗?其实并不然。那么关羽刮骨疗伤到底有多痛呢?板凳腿都能坐断!手术做完之后,关羽将华佗送走,部下在收拾房间的时候发现关羽忍耐的疼痛全部都转移到了他所坐的板凳上面——板凳坐烂掉了。要说不疼那是假的,关羽最后疼痛难忍,没有办法只能将疼痛全部转移到板凳上,最终导致这条板凳结束“生命”。这个板凳也是为关羽做出了“奉献”。所以说刮骨疗伤不疼那是假,只是关羽比常人更加能忍而已。
刮骨疗伤之痛,深深地印刻在了关羽的心里,也深深地在他的手臂上留下了印记,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刮骨对关羽的身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每当天气有变的时候,关羽的手臂都会疼痛。像关羽这样的英雄豪杰,当世又能有几个呢!
粟裕:“刮骨疗伤”再世的关云长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张雄文。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瓦罐不离井边破,将军难免阵上亡”,也就是毛泽东说的“要革命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即便“不亡”,受伤挂彩也是家常便饭。
粟裕虽然刀锋下侥幸余生,感叹说:“在和我共同参加战役、战斗的同志中,牺牲了的烈士有十数万,而我还活着。”但他六次负伤,还在不经意间,做了一回关羽。
刘伯承和粟裕两个关公刮骨疗伤似的人物
关羽不愧是武圣,一个刮骨疗伤的壮举,就足以令天下古今贪生怕死之辈无地自容。
《三国演义》绘声绘色描述了这一情节。
关羽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威震曹军之后,再次进攻樊城,却被一枝带毒冷箭射中右臂。据说斯大林名字的意思是“钢人”,关羽是武圣人,但还不是“钢人”,草草包扎之后,血肉之躯的手臂当然很疼。不过,他担心自己的队伍军心涣散,强自忍住,和那个失街亭的著名败军之将马谡的哥哥马良下棋。
这时候救星来了。神医华佗是关公的铁杆粉丝,早就崇拜他是天下大英雄,听说偶像中毒箭了,特意赶来医治。
一见关羽的手臂,华佗就惊呼,这种能直入骨头,要是不早治疗,恐怕手臂就废了!随即就要把关公手臂绑起来,蒙住他的头(担心他看见害怕),刮骨去毒。
关羽把手一伸,大笑说,哪里用得着这么麻烦,你就来吧!说着,关羽一边喝酒,一边和马良继续下棋,催促华佗快点动手。
华佗割开皮肉,血流满盆,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里帐外的人都面色如土,有的还自己捂住脸不敢再看。
可关羽呢,依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风采依旧,神色自如,好像华佗是个超级按摩师,在给他老人家挠痒痒(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
华佗汗流浃背地弄完,不免更加顶礼膜拜,说,我这么一个神医,走南闯北,从来没见过您这么勇敢的人,您真是天上下凡的神仙(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
这故事的确很传神,也很煽情。从古到今,骗了无数崇拜的眼神和掌声,只可惜是假的。因为关羽中箭时,华佗早已死十一年了,不可能从地下的棺材里爬起来给他的偶像治伤。正史虽有个关羽刮骨疗伤的记载,但远没有这么神。
不过,近代史上倒真有两个关公刮骨疗伤似的人物。一个是刘伯承,德国医生给他治疗眼伤,称他是“军神”的故事已经广为人知了;还有一个则是刘伯承夸奖为解放军“最优秀将领”的粟裕。
粟裕负伤经过:被手射中左臂
1933年1月,红一方面军调整编制序列,撤销了红四军的番号,部队缩编为两个师,直属红一军团指挥。不久,红一军团教导师也随之解散。
这次“机构大改革”,原本担任教导师师长的粟裕没能升上去,但也还算走运,没有就地免职“下岗”,于2月平调为红十一军参谋长。
他“学打仗”的老师毛泽东就没这么幸运。
这时候,因为王明、博古等人掌管了临时中央政治局的大印,毛泽东已经“下岗”五个月了,灰头土脸,形单影只,“鬼都不上门”地在后方休养。
随中央机关从上海搬来江西苏区“现场办公”的博古,不顾第四次反“围剿”才结束,疲惫的部队急需休整的状况,连连发出“最高指示”,下令红军不得整补,要“不停顿地进攻”。情形下,1933年5月,粟裕和军团政委萧劲光率红十一军奉命攻打硝石。
硝石,位于江西省东部,是一个较大的自然村。湖南军阀许克祥的一个师就驻在这里,战斗力还较强。
许克祥也是粟裕的老乡,是1927年长沙“马日事变”的“杰出”创造者与执行人。他老兄敢为天下先,“卓著勋劳”,屠杀了不少湖南人士。
当年闹的粟裕,从常德城臭烘烘脏兮兮的下水道里好不容易钻出来,风餐露宿,靠近长沙时,就见到处张贴署有许克祥大名的清查户口、十户连坐等“清剿”的告示。他最后是七拐八弯绕过长沙市区,偷偷找到长沙北站,躲进一列北上火车的座位底下,一直等火车出了湖南地界,离开了许克祥的“一亩三分地”,才长长松了一口气。
多年的冤家偏逢路窄,粟裕和他的队伍这回是碰见老仇人了。战斗一打响就分外激烈。
红十一军二十八师奉命攻打一个山头,被许克祥强大的火力压制,前赴后继却屡攻不下,形势十分危急。
粟裕和萧劲光闻报,亲自赶到前沿,组织部队再次冲击。
军团两大巨头一到,无疑给将士们带来了信心,也带来了压力。二十八师再次鼓起勇气,奋力一冲,许克祥部支撑不住,很快就溃败下去。
但许克祥到底出身湖南讲武堂,非同一般的草莽。当年胆敢在湖南独家“清党”,也不是吃素的。红军正追击山头残部的时候,他命令第二梯队突然出现在红军的身后,而且攻势迅猛凌厉。
粟裕和萧劲光的家底有限,手里已没有任何预备队,几乎就是“光杆司令”。危急之下,粟裕当机立断,带领身边的警卫人员冲了上去,以压制许克祥疯狂的攻势。
一颗大概是头射出的,突然飞来,击中粟裕的左臂,动脉血管被打断,血流如注,喷出一米多远。粟裕顿时昏死过去,就在身边打起圈圈。
军医决定为粟裕截肢 粟裕坚决不肯
许克祥要是知道今天差点报销了共军一条“大鱼”,管他老乡不老乡,大概会笑晕了。警卫员十分利索,迅速扯下自己的绑腿,扎紧粟裕的左臂上部,止住血喷。
侥幸没事的萧劲光急出一身臭汗,大喊,担架!快送参谋长到救护所!
南方的山路崎岖,又碰巧遇上倾盆大雨,三四个小时后,警卫人员才一步一滑,跌跌撞撞将粟裕抬到山下救护所。
粟裕的伤势本来十分严重,又一路不断淋雨,伤口受到感染,他的左臂肿得如同小腿。小小战地救护所条件有限,毫无能力救治,只得派人将他送往军医院。
军医院的医生到底更像“正规军”,正儿八经一会诊,发现从粟裕左前臂两根骨头中间穿过去,两边骨头受伤,神经也被打断,而且已经感染,出现了坏死现象。
战地军医似乎都是不管人家日后雅不雅,残不残,只要能保住一条“小命”就“万事大吉”的人。他们决定立即截肢,“提升”粟裕做“一把手”。
粟裕正好清醒过来,医务主任向他说了这个决定,并说,不锯掉左臂,就有生命危险。
活着当然好!蓝天白云,红花绿草,才二十六岁的人还远远没看够,起码还没结过婚,而且“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当然,粟裕不知道父亲已不在人世)”,谁又愿意冒生命危险,与冥冥中的挑战?
粟裕却想,锯掉左臂,即使待在部队不做事吃闲饭,都有许多不方便,更不用说冲锋打仗了。因此,他坚决不让截肢,宁愿两眼一闭醒不来。
粟裕“刮骨疗伤”保住左臂
不让截肢,医生只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粟裕感染了的伤口,还是得马上开刀排脓。
军医院比救护所也好不到哪里去,麻药依然是稀罕东西,有也都在国军的仓库里。主刀医生没见过华佗,但治疗的方法和华佗有得一比。
他的设想是,搬一条凳子,用粗麻绳将粟裕的左臂紧紧绑在上面;医护人员则死死按住粟裕的右臂、头部与肩膀,自己霍霍磨刀后,就上来动手。
粟裕比关羽“差劲”的地方,就是认可了医生的办法,而且不喝酒不吃肉,也不找人来下棋。
手术开始了。粟裕痛得撕心裂肺,死去活来,牙齿咬得格格响,浑身冷汗如雨,却始终不出一声。
从这一点看,他虽然不曾谈笑自如,但还是不输于关羽。
手术做完后,伤口的护理还远远没完。
为防止再度感染化脓,这家“叫花子”军医院没有药品,倒很会就地取材:将破蚊帐剪成布条子,两指宽,五寸长,先在盐水里浸泡好一阵,将头天早晨从进口处捅进去的布条子,次日一早从出口处抽出来,再捅进一条新布条,循环往返,周而复始。
许克祥大概是能掐会算的“神仙”,没打死“命硬”的粟裕,也要弄点神通,活活整死他。
伤口被布条捅来捅去,不仅没长拢,还奇怪的“无中生有”,长出了一层顽固的肉芽。
医生无法可想,又只有“诸葛亮会”上得来的“笨”办法:找来一个小耙子捅在伤口里,不停地转圈抠耙,直到把“不请自来”的肉芽子一点点耙掉。
整整五个月,一会儿布条子捅,一会儿小耙子耙,关羽这样的铁汉不用说喝酒谈笑,恐怕想“痛快给一刀”或者“申请安乐死”的心都有了。
粟裕却坚持下来了,依然不哼不叫,被折磨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到殿门口打了几个来回。
漂亮的女护士们见过英雄,但没见过这样的英雄,纷纷转过身去,不忍细看,还一边“梨花带雨”,落泪不已。
粟裕却微笑着宽慰说:“只要能保住左臂,我能受得住。”
好在折磨总算挨了过去,军医院忽然“开了窍”,爽快地放弃了这 “高科技”医术的“试验品”,把粟裕送到了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手术队,用上了从国军仓库搬来、当时苏区最好的外科药品碘酒治疗,粟裕也就很快重见天日,痊愈出院了。
不过,粟裕虽然保住了手臂,但还是留下了终身残疾。
为关羽刮骨疗毒原来另有其人,这个人的医术可能在华佗之上
大家都知道,关羽是三国时期有名的猛将,这不仅表现在他的骁勇善战,还表现在他的大义凛然、做事豪迈的英雄气概。都说关羽为人气度非凡,耐力超群,这一点有很多事例可以证明,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他曾经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进行“刮骨疗毒”的手术,这在常人看来简直无法想象。
因为,普通人擦破点皮都会疼痛,更何况要在骨头上刮来刮去,那得多疼。
关羽“刮骨疗毒”的事情在《襄阳府志》中,曾经有所记载。
说当时给关羽刮骨的不是别人,正是神医华佗。而且,在《三国演义》中,也有这样的描述:大家看到关羽不肯退兵,可是,他的伤口,却因为中毒不断溃烂。所以,为了把关羽的伤赶紧治好,大家便到处去找治疗的办法。有人去找草药,有人去找大夫,总之,都在想办法。
然而,突然有一天,有一个人坐着小船从江东来到了寨前。这个人说自己叫华佗,是一个医生。他听说关羽是个大英雄,因为,中了毒箭受了伤,伤口一直不好,便特意来这里,给关将军治疗箭伤。当华佗在给关羽刮骨之前,关羽先是喝了几杯酒,然后,他一只手跟马良比赛下棋,另一只手臂则伸给华佗。
就这样,华佗一刀下去,黑血直流,后划开皮肉,一直划到骨头里。这时候,骨头露了出来,当时上面已经有了青色。之后,华佗拿着刀,在骨头上慢慢刮,把上面有毒的物质都刮掉,刀和骨头摩擦的声音听得清清楚楚。一会儿功夫,血就流了一大盆。
华佗刮骨去除了毒素之后,不仅给关羽的伤口上敷了药,还用线把伤口给缝合了。
此外,罗贯中在文中,不仅用诗句表达了对华佗高超医术的敬佩之情,还对其技艺的精湛大加赞赏,说华佗是医学中的圣手。
在《三国志·关羽传》中,关于关将军刮骨疗伤的事情也有记载。但是,究竟谁给关羽做的手术,不仅在文中没有详细说明,更没有指名道姓地说这个人就是华佗。
那么,为关羽实施“刮骨疗毒”手术的医生到底是谁呢?究竟是不是神医华佗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寻一下其中的奥秘。
根据《三国志》中,关于华佗有这样的记载:曹操因为得了一种头风病,“每发,心乱目眩”。虽然,之前也多次求医问药,但是,却怎么治疗也不见好,还是经常犯病,头痛难忍。后来,他听说有个叫华佗的医生,医术非常高超,于是,派人把华佗请来给自己看病。
经过华佗的治疗,曹操的病情的确得到了缓解,但当时也只是一些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只能缓解头疼,不能完全根除病痛。但即便是这样,华佗的治疗还是让曹操感觉比以前舒服多了,所以,为了华佗能留在身边,给自己随时治疗,他便给了华佗一个“侍医”的职位。
然而,令曹操没有想到的是,华佗对荣华富贵、名利地位没有欲望,他只想回家。所以,便以“求还取方”为由,告假回家。期间,曹操曾屡次召还,华佗均以老婆生病为由拒绝。曹操很生气,于建安十三年派人前去调查,发现华佗的老婆身体好好的,啥病也没有。
所以,曹操一怒之下不仅把华佗给抓了起来,还把他给杀了。但是,令曹操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多久,曹操心爱的儿子曹冲就得了非常严重的病。看过的医生都束手无策,最后,因为找不到良医救治而夭亡。此时,曹操长叹,后悔自己杀了华佗,才让自己的儿子没有好医生看病,就这么死了。
由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华佗是死于建安十三年,也就是208年。然而,关羽“刮骨疗毒”事件,则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219年。此时,华佗早已经死了十一年,所以说,给关羽做“刮骨疗毒”手术的医生不可能是华佗。
既然,为关羽“刮骨疗毒”的大夫并不是华佗,那会是谁呢?
原来,华佗为了让自己多年行医的经验有人继承,为更多的子孙后代造福。于是,将自己医学的知识和经验,总结成为了医方和药方,而且,还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的徒弟们。
在他的徒弟中,有两个人最有名,是公认的名医,分别是广陵的吴普以及彭城的樊阿。华佗的这两个弟子各有所长,医术精湛,在各自的医药领域都很有建树。吴普主要学习了华佗的养生学,预防疾病,强身健体。樊阿则向华佗学习了针灸之术和外科手术,深得华佗真传,并且,很有成绩。
按照《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对关羽“刮骨疗毒”治疗手法的描写和刻画,这个医生不仅擅长手术,还在术前建议采用“麻沸散”方案来推断,为关羽治病的医生应该是深得华佗的真传,当为华佗的弟子樊阿无疑,且他的医术可能在华佗之上。
由于,当时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并拥有较高的水平,所以,被当时的人们尊称为“神医”。而且,他为患者采用外科手术的办法解除病痛的事情,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在这些事迹中,有些事情的确是他本人所为,但有一些却是别人做的,被老百姓误传,比如:关羽“刮骨疗毒”事件,应该是他徒弟樊阿做的事。也许因为人们对华佗太过喜爱,所以,很自然地将一些美好的事情放在了他的身上,来表达人们对他的喜爱和崇敬之情。
但实际上,给关羽治病的人应该是樊阿。
参考资料:
【《三国志·关羽传》、《三国演义》、《后汉书·华佗传》】
【关羽刮骨疗伤的故事、三国演义中关羽刮骨疗伤的故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