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影遗骨之谜:老人秘藏龙骨七十年,一张旧照片牵出真龙现身奇闻
01、盒子里的东西2004年的一天,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在一个年轻人的搀扶下,缓慢的行走在辽宁省营口市的大街上,他们的目的地是营口市史志办公室。
推开办公室的大门,工作人员也不知道两人的来意,不过还是热情接待了他们。
老人也不多说什么,只是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里三层外三层包裹的盒子,
工作人员觉得好奇,老人看似衣着普通,可是这盒子却是收拾的非常精致,到底里面有什么?
紧接着老人的话,让在场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一度怀疑听错了……
“这些是龙的骨头,我已经珍藏了七十年了!”老人打开盒子,里面的东西显露了出来!
02、非同一般的骨头龙,是神话中的生物,这是连三岁小孩子都知道的事情!怎么可能出现在现实中……
大家也没有多说什么,让老人留下盒子,就当是一件新鲜事一般没多想。
史志办的韩晓东和周从一是两个心细之人,这件事还是让他们有些奇怪,特别是回想起老人神秘而严肃的表情时,更是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
老人收藏了七十年的五块“龙骨”
这几块骨头的切面,有类似水纹的纹理,骨头表面还有角质物的感觉。
越是细看,越是觉得这几块骨头和我们平时捡到的动物骨头不一样……
几块骨头的断面
03、一张1934年的照片2004年三月,刚过完元宵节。营口市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正在收拾陈旧的报刊杂志资料。
突然,一份发黄的报纸上几个醒目的大字吸引了他的注意——蛟类涸毙。
《盛京时报》当时的报道
蛟类,可不就是民间所说的龙吗?工作人员恰好是史志办周从一的同学,因此他也听说了老人献龙骨的事情……
这份报纸是三十年代出品的《盛京时报》,这篇关于“蛟类”的报道出自1934年9月,
通过报纸上刊登的照片,还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个动物的整个骨架,很明显的它还长有两只角!
在继续查阅相关报纸后,几个人又看到了关于“巨龙”的几篇相关报道!
其中一篇的标题就很震撼:巨龙全体二十八节,臭气参天观者塞途。
04、七十年前的一件怪事史志办的几个人越来越好奇事情的真相,于是开始在营口周边探寻,希望周芳七八十岁的老人,问问有没有人记得七十年前的这件怪事……
终于,一位老人向他们讲述了营口在1934年发生的一件事情。
那年夏天,营口一场罕见的暴雨整整四十多天下不停。辽河因此水位暴涨,周边的芦苇荡也漫了水,船都开的进去……
暴雨过后,便有人传开了,说是辽河北岸的芦苇荡里经常有怪声和奇怪的气味,
不久后,又听说一个渔民听见怪声循着扒开芦苇,进去查看了一番,
谁知道,此人当晚回家便浑浑噩噩,一病不起……他到底看到了什么,吓成如此模样?
根据《盛京时报》报道,当时的营口水产高级学校的一名教授,认定这个生物为“蛟类”。
05、龙骨展览事情已经过去了七十年,当年的那位教授也已经故去,《盛京时报》也没有留下具体的证实过程信息。
在接下来的探寻中,又找到几位目击者,声称自己看到过巨龙,而他们看到的位置是在《盛京时报》描述位置10公里远的另外一处芦苇荡,由时间判断,这是巨龙第一次现身。
老人们记得巨龙搁浅在塘里,被太阳晒的直叫,声音像牛声一般。
由于事情太过惊奇,这具龙骨架还被运到了河南的西海关进行展览。
据说现场十分拥挤,人们争先恐后想要看一眼传说中的龙的骨头……
有照相馆还将龙骨拍成照片叫卖,许多人都买过龙照带回家供奉观赏。
然而,遗憾的是,声势浩大的展览之后,巨大的骨架遗骸竟然不知所踪!
06、超过一万年的骨头多方查找,也没有找到一张当年清晰一点的龙骨照片,大家并没有气馁,
因为还有一件“实物”正放在史志办的办公室里!这就是那个装了5块骨头的盒子!
这一回,他们找到了大连自然博物馆,希望这里的专家能够帮忙鉴定一下几块骨头是属于什么动物的。
其中一块骨头被专家认为是牙齿,而且是食草动物的牙齿。
经过科学检测,骨头的年龄远远超过七十年,应该在一万年以上,很可能是古代野马!
这个结果让大家很失落,老人珍藏七十年的龙骨,竟然只是野马的牙齿?
而且,这5块骨头,和1934年那具龙骨是不同的动物种类,他们之间毫无联系!
07、龙骨之谜的真相大连自然博物馆另外一位海洋动物专家,在看过70年前那张照片后,说出了自己的结论:
这具骨架的头骨,很像是须鲸的头骨骨架!
专家认为这是一头小须鲸,在六十年代,大连地区黄海北部有上百头小须鲸被捕杀,
其骨骼很可能随着暴雨流到了辽河这里。
小须鲸
那么,为什么照片上这具骨骼的头骨会有两只角呢?小须鲸可没有这样的构造啊!
专家仔细查看了照片,也给出了答案。
原来,照片上的骨架是分别捡拾,人工堆砌出来的,人们误将两支下颌骨当成了龙角,
拼接到了这只动物骨架的头部……
根据海洋生物专家的解释,小须鲸是一种迁徙动物,有洄游习性,夏季一般就往北部地区洄游。
每年的4月份左右,路过大连近海的时候,也有死亡现象发生。
营口地势低洼,七十年前又连降大雨,导致海水进入辽河,小须鲸可能就是那个时候搁浅了!
精彩故事推荐阅读
1、
2、
龙真的存在吗?当年轰动一时的“营口坠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传说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从古至今,没有人见过真正的龙。可凡事皆有“例外”,比如当年轰动一时的“营口坠龙”事件,就闹得沸沸扬扬。
根据传闻,在该事件中很多人亲眼目睹巨龙坠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龙真的存在吗?老规矩。烦请各位读者老爷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给作者点个免费的赞和关注,谢谢大家。
所谓的“营口坠龙”事件,其实指的是1934年8月初,发生在辽宁营川一带的“龙降酿灾”事件。营川指的是大辽河下游,包括营口市的河川及盘锦市大洼县一带。
而率先报道出这件事情的是《盛京时报》,根据报道,当时有一条龙在营口的天空下降,弄翻三只小船,卷坏工厂房子,导致9人死亡,掀翻火车。
实际上,这是《盛京时报》第二次报道坠龙事件了。第一次坠龙事件也是在营川,时间是1934年7月初,很多人说在田庄台上游发现一条活龙。
传说的龙出现了,于是人们兴高采烈地跑去用苇席给它搭凉棚、还挑水浇,寺庙僧侣每天为它作法超度。几天后一场暴雨倾盆而下,这条活龙就消失了。
一个月后,也就是第二次坠龙发生了。这次坠龙不仅有很多人目睹,大概十天之后,“龙”的骨架在辽河入海口约10公里远的芦苇荡里被农民发现。
随后,这个传说的“龙骨”被运到西海关码头附近空地陈列数日,并且《盛京时报》还留下了照片作为证据,著名的龙骨照片就出自这次报导。
有媒体专门报道还拍下了照片,龙的存在似乎板上钉钉了。最后,“龙骨”交给某师范学校做标本,终因战乱遗失不知所踪。
简单概括一下“坠龙事件”过程就是:农民发现龙骨、龙骨展览、专家确定是蛟类、龙骨作为标本移交学校。
而从报道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关于龙骨的信息:龙骨全长3丈有余,也就是10米左右;有28节脊骨,每节长1尺宽3寸,两侧有五到六寸长的肋骨,头部有两根长约1.3米的“角”。就是这个角,几乎坐实了骨架就是龙骨的说法。
那么这张八十多年前留下的照片,是不是就真能证实龙的存在?
为了探寻当年的真相,我国央视在2004年出了一档纪录片。在纪录片中,将其解释为须鲸的骨架。大概就是:当水退潮去,迷失方向的巨鲸,搁浅在辽河边的芦苇丛中,被人们误会成龙。
但纪录片播出的当晚,就遭到三位自称是当年坠龙事件亲历者的批评,说过于草率。三位老人信誓旦旦地说,当年还是小孩子的他们亲眼目睹了龙。
尽管事情最终没有定论,但目前主流的看法,还是认为当年营口坠龙事件里的“龙”,其实是一头须鲸,因为目前人类发现的所有动物的脊椎骨中,只有鲸鱼的脊椎骨像“龙骨照”上的那样,呈现出“人字形”。
如果把已经灭绝的动物算进去,恐龙的脊椎骨也长这样。不过鲸鱼的脊椎应该有56节,《盛京时报》记载的“龙骨”脊椎是28节,因此骨架很可能不完整。
为什么这么说呢?按照《盛京时报》的说法,每节脊骨长1尺,也就是30多厘米。一节脊椎骨就有30厘米长的“巨物”,如果骨架完整的话,全长不可能只有10米。
另外《盛京时报》的背景不简单,这个时报就是当时日本在华的舆论工具。那所谓的“坠龙”,会不会是刻意营造的舆论骗局呢?毕竟龙一向被认为是中国的代表。
也许真相不一定是这样的,但在任何事情没有足够证据之前,我们都应该优先相信更合理的推论。相比口头阐述的“亲眼所见”,那副骨架上表露的信息,更加合理和真实。
公元920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射死的那条“龙”,到底是啥动物?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是中国契丹族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著名少数民族王朝——辽朝的缔造者。根据史料记载,耶律阿保机自出生时起,便围绕着许多神奇的传说。其中,耶律阿保机和传说中的龙,总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据《辽史》记载,阿保机的出世是其母“梦日堕怀中”而生,出生后三个月便能行走,满百日便能说话,凡事未卜先知,自称左右好像有神人护卫。因此,阿保机的叔伯将他视若神明,甚至将之视为“神龙”的化身。
根据《辽史·耶律曷鲁传》的记载:
闻于越之生也,神光属天,异香盈幄,梦受神诲,龙锡金佩。天道无私,必应有德。我国削弱,齮龁于邻部日久,以故生圣人以兴起之。可汗知天意,故有是命。且遥辇九营棋布,非无可立者,小大臣民属心于越,天也。昔者于越伯父释鲁尝曰: ‘吾犹蛇,儿犹龙也。’天时人事,几不可失。
这段史料记载的是遥辇痕德堇可汗去世,众人推举阿保机即位,耶律曷鲁劝进时说的话。从他的解释中,我们不难看出, “龙锡金佩”以及辽太祖伯父释鲁的话“儿犹龙也”,把辽太祖说成是神龙之后。
在辽人口中,耶律阿保机不仅是神龙化身,同时还射死过一只“龙”。根据《辽史·太祖本纪》:
“庚辰,有龙见于拽剌山阳水上,上射获之,藏其骨内府。”
也就是公元920年5月,耶律阿保机见一条龙在晒太阳,于是一箭将之射死,并将龙骨藏在了宫殿之内。除了辽史以外,宋人的《契丹国志》、《松漠纪闻续》、《夷坚志》、《续夷坚志》和《梦溪笔谈》等书,对此事均有记载。
根据《松漠纪闻续》记载:
“阿保机居西楼,宿毡帐中,晨起,见黑龙长十余丈蜿蜒其上,引弓射之,即腾空夭矫而逝,坠于黄龙府之西,相去已千五百里,才长数尺。其骸尚在金国内库。悟室长子源尝见之,尾鬣支体皆全,双角已为人所截,与余所藏董羽画出水龙相似,不着边际其绊脚上鬣不作鱼鬣也。”
与《辽史》相比,《松漠纪闻续》对于阿保机射龙的记载更加详细。更令人惊奇的是,到了金国,那块龙骨仍藏在府库之内,甚至作者洪皓的长子还亲眼见过。这条龙骨尾巴、肢体皆全,只是双角被人截去。从面貌上看,这条龙骨与宋人书画中的水龙非常相似。
按照常识来说,耶律阿保机自然不可能真的射死一只龙。从沈括、洪皓和元好问的记载来看,当时人确实看到了这条“龙”的实物。那么这条龙,到底是什么动物呢?
首先在笔者看来,围绕在耶律阿保机身边的龙之传说,无疑都是为了“圣化”这位辽太祖而编造的。根据史料记载,耶律阿保机非常崇拜汉高祖刘邦,事事都向他看齐,甚至将自己的汉姓定为“刘”。把辽太祖说成是神龙之后,这一点正与汉高祖刘邦的传说如出一辙,只是表述的方法不同。
据《汉书》记载,刘邦之母是“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而辽太祖的传说更为隐晦,是由其他人传述。但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为了宣扬一种“君权神授”的思想,为耶律阿保机的登基涂脂抹粉。
其次,从“射龙”传说来说,无疑是比附刘邦的“斩白蛇起义”。在古代,“龙蛇”往往并称。汉高祖通过斩杀白蛇,从而获取天命而建汉;而阿保机通过射龙,获天命而建辽。无论是斩蛇还是射龙,均是常人难以完成之壮举,是天命在身的征兆,衬托了他们“真命天子”的非凡神勇,为其君权神授、皇位正统作舆论宣传。阿保机在射龙之后不久,果然攻灭了强敌——渤海国,也应证了辽太祖的所谓天命。
因此在笔者看来,耶律阿保机射死的那条龙,肯定不是真龙,而是某种庞大的爬行动物,例如如同蟒蛇一样的大蛇。东北气候寒冷,自然很少有大蛇出没,不为常人所知,甚至惊以为神。在东北,有所谓“狐、黄、白、柳”四大仙,而其中的“柳仙”就是蟒蛇。因此阿保机等辽人将大蛇比附为龙,实际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宋人看到的“龙骨”,很可能也是伪造的。过了1014年,也就是1934年,辽宁营口曾坠下一条“龙”,当地报纸还刊登了“龙骨”的照片。但根据现代学者的DNA检测,所谓龙骨,不过是由须鲸的骨头拼凑而成。近代人能造假,古代人自然也能。因为龙根本就不存在。
公元926年,耶律阿保机去世。据《辽史》记载,当天“见黄龙缭绕,可长一里,光耀夺目,入于行宫”。不久后,耶律阿保机便猝然去世。可以说,辽太祖是以龙而始,射龙而盛,坠龙而亡,一生都与龙有着脱不开的关系。但是龙,不过只是圣化阿保机的工具。
【关于龙的传说真实事件,关于龙的传说真实事件视频】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