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几则轶事,不严肃的时候,也很有趣搞笑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主将。
“鲁迅”二字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在我们的印象中,鲁迅先生一贯是很严肃的,他一生以犀利的笔锋,批判世上不平之事,可谓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实际上,鲁迅先生在很多时候也是很有趣搞笑的,下面描述几则鲁迅先生的轶事,看看他是不是也有可爱的时候。
1、鲁迅早年经常给报社投稿,赚点稿费,可是稿子投上去了,编辑按字数算稿费时,却不给算标点符号的钱。后来,报社再索稿时,鲁迅就送过去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稿件。编辑表示很郁闷,请鲁迅补上标点再发稿。
鲁迅却说:“标点就不需要吧?为什么不给算稿费呢?”于是,编辑乖乖地给补上了标点符号的钱。
2、鲁迅曾在厦门大学任教,当时的校长林文庆很抠门,有一次开会,林文庆提出要把办学经费再砍掉一半,教授们都反对。
林文庆用手指点着桌子说:“学校的经费是有钱人给出的,所以,只有有钱人才有发言权。”
鲁迅听后随即站了起来,用怀里掏出两枚银元,“啪”地一声拍在桌子上,很牛气地说:“我有钱,我也有发言权!”鲁迅话音一落,全场愕然。
3、鲁迅在中山大学当教授的时候,有进步学生创办了一个“新中国”文学社,请鲁迅给他们“创刊号”写几篇稿子,好有卖点。
但鲁迅不肯给他们供稿,而是让他们自己创作,找销路。学生们很悲观,说那样的话估计估计第一期就卖不动,更别说以后再出刊了。
鲁迅却给他们出了个点子,说:“要大卖也很容易呀,你们可以写文章来骂我,肯定很畅销!”
4、鲁迅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评《红楼梦》时,突然向男同学发出提问:“你们爱不爱林黛玉?”
台下学生们各抒己见,莫衷一是。有一个学生反戈一击问鲁迅:“先生,您爱不爱呢?”
这一问,一下子使教室的气氛紧张了起来。鲁迅笑了笑,认真答道:“我不爱她哭哭啼啼。”
5、1934年,文学家萧红失恋了,每天都去鲁迅家坐会,一待就是一天。
一天下午,鲁迅正在写作,萧红走到他的跟前,鲁迅从椅子上站起来,热情地对萧红说:“欢迎!欢迎!好久不见啊!”
萧红诧异地说:“我上午刚来过啊!就算你今天忘记了,可是我还每天都来的啊!”
鲁迅更是吃惊地问:“有吗?”
萧红听后表示很郁闷。
6、鲁迅对手稿的保存并不在意,常常乱丢手稿,有时还分发给来访的客人擦手,甚至当废品卖掉。
有一次,萧红在上海拉都路买油条吃,无意之中却发现那张包油条的纸居然是鲁迅翻译《死魂灵》的手稿,萧红大为吃惊,当她告诉鲁迅后,鲁迅却不以为稀奇。
萧红无奈只得把这件事告诉了许广平,许广平听后为此狠狠地批评了鲁迅一顿。
7、有人曾问鲁迅:阿Q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却为何非要取一个外国名字呢?
鲁迅却幽默地回答:“阿Q光头,脑后留一条小辫子,这个Q字不正是他的滑稽形象吗?”
8、鲁迅去世前的两三年中,经常跟朋友们谈论“中国式的法西斯”。鲁迅曾对一位朋友说:“这社会也太黑暗了,到处都是专制和狗一样的特务,混蛋也越来越多了,让人非反抗不可!”
鲁迅说完又小声对那位朋友说:“可惜我已经五十多岁了,要是能再活五百年那有多好!”
朋友回答说:“我也想……”
鲁迅和朋友两个人互相看看,然后都笑了。
实际上,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贡献最大的作家,鲁迅逝世后被人们给虚构出许多逸闻轶事,真假难辨,以上这些鲁迅先生的轶事也不排除有虚构的,姑且一笑了之。
鲁迅小故事七则
1.在厦门大学教书时,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不认识,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就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理发师——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
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去理发,理发师见状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满脸写着谦恭,“慢工出细活”地理发。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理发师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样给,今天怎么这样给?”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回您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理发师听了大窘。
2.演讲轶事
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请作演讲,鲁迅也不例外。他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常常被掌声和笑声包围。有一次他从上海回到北平,北师大请他去讲演,题目是《文学与武力》。有的同学已在报上看到不少攻击他的文章,很为他不平。他在讲演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马上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
3.爱书情结
鲁迅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节衣缩食,购置了多册书本。他平时很爱护图书,看书前总是先洗手,书脏了就小心翼翼地弄干净。他自己还准备了一套工具,订书、补书样样都会。一本破旧的书,经他整理后,往往面目一新。他平时不轻易把自己用过的书借给人,若有别人借书,他宁可另买一本新书借给人家。
4.标点的稿费
大家知道:标点符号虽然其貌不扬,但在文章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呢。可当年的出版界对标点符号不重视,在支付稿费时,往往把它从字数中扣除,不给稿费。一次,鲁迅应约为某出版社撰写书稿,由于事先探知该出版社不支付标点符号的稿费,因此他的书稿通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
编辑看了书稿后,以“难以断句”为由,回信要求鲁迅加上标点符号。鲁迅回复:“既要作者加标点符号分出段落、章节,可见标点还是必不可少的。既然如此,标点也得算字数。”那家出版社没办法,只好采纳鲁迅的意见,标点符号也折算字数支付稿费了。呵呵!
5.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着名的文学家。
6.烟罐驱猫
鲁迅晚年来到上海专事写作,50多岁仍然童心未泯。一次,夜静更深鲁迅在写作,外面的猫不停地叫,屡屡打断他写作的思路,鲁迅随即拿起手边的五十支装铁皮的罐,对着可恶的猫一一发射。
7.戏弄特务
有一次,鲁迅在上海的街头蹓跶,身后总跟着一小特务盯梢。当然这对鲁迅来说是常有的事。鲁迅故意将他当成乞丐,坦然地转过身去递过一块银元:“买饭吃吧。”
【关于鲁迅的幽默小故事、鲁迅幽默故事一则】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