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之旅 | 伯乐相马
这一路上,会遇到哪些有趣的成语故事呢?每天一站,即刻出发!
前方到站:伯乐相马。
典故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名叫伯乐。所以古时候人们把善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称为伯乐。春秋时有一个名叫孙阳的人,他因为善于相马而声名远扬,大家就以“伯乐”来称呼他。
有一次,楚王想委托伯乐去寻找一匹能日行千里的好马。伯乐对楚王说,千里马是非常罕见的,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到天下各地去寻访。楚王答应他不加时间限制。于是伯乐开始到各地寻访,但始终没有发现千里马。就算到了盛产良马的燕赵之地,伯乐也一无所获。
某天他从齐国返回,在路上遇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在坡地上吃力地走。伯乐仔细观察了一会儿,还听了这匹马的嘶鸣声,突然意识到这就是他一直寻找的千里马。他向车夫,车夫却觉得奇怪,因为这匹马吃得很多,却还是骨瘦如柴,拉车也很慢。伯乐却说:“这匹马驰骋沙场,无与伦比;但要是拉车,那就还不如普通的马。”
后来他把这匹马带回楚国给楚王看,楚王很不高兴,认为这匹马瘦骨嶙峋,连路都走不稳,进而他觉得伯乐徒有其名。然而伯乐又说:“这确实是一匹千里马,只不过喂养的条件不行,又做了很长时间的苦力活儿。只要好好调养,很快就能恢复本色。”
楚王将信将疑地派人调养这匹瘦马。很快,它就恢复了健康,果然是能日行千里的好马,后来为楚王立下不少功劳。
释义
比喻有眼力的人鉴别并举荐人才。
好故事在这等你呢
发稿:阿柴
校对:烦烦
审稿:August
成语故事之旅 | 鞭长莫及
这一路上,会遇到哪些有趣的成语故事呢?每天一站,即刻出发!
前方到站:鞭长莫及。
典故
十五年春,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
——《左传·宣公十五年》
春秋时,鲁国的公孙归父与楚庄王在宋国境内会面。这种无视宋国主权的行为,让宋国人大为震怒。但楚庄王不把宋国放在眼里。后来楚国派出使者前往齐国,没有知会宋国就从宋国境内穿行而过,结果被宋国扣留。之后,楚宋两国兵戎相见。
面对强大的楚国,宋国向晋国求援。晋景公正打算派兵前往宋国,却被伯宗劝住:“不行,古人有言:‘马鞭虽然长,却打不到马肚子。’现在楚国实力强大、如日中天,仿佛被上天眷顾一样。晋国也很强,但怎么能违背天时呢?民谚说:‘高下在心。’河流湖泊有污浊之水,山林中有毒虫猛兽,美玉里也藏有瑕疵,国君为了大局忍受一时的屈辱不算什么,您还是忍一忍、等一等吧。”
于是晋国没有派兵,只派出一名使者前往宋国,告诉他们晋国的军队已经在路上了。宋国有了信心,坚定地继续与楚国对峙。后来这场战争以双方议和了结。
释义
原来是说虽然鞭子长,但是打不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
好故事在这等你呢
发稿:烦烦
校对:兰花
审稿:陶云韫
中国传统故事 车水马龙(不因一时成就而骄傲自满)
故事简介
东汉有位名将叫马援,虽然骁勇善战,但是不善人情,朝中众臣皆对其不满。
马援死后,他的女儿马氏却有幸做了皇后,与她的父亲不同的是,马氏为人低调善良,在朝中地位极深。
后来,马氏做了皇太后。朝中众臣为了讨好她,纷纷前往皇太后各位兄弟的府邸送礼,那场面简直就是——所驾之车如流水般来回穿梭,马儿接连不断,排起的队伍好似长长的龙一样,真可谓车水马龙。
这就是车水马龙的来历。
故事意义
1·了解成语的意义:车像流水一般,马像长龙一样,形容来往的车马很多的热闹场景,现在多用来比喻人群和车辆众多,场面十分热闹。
2·在其位,谋其事。马援虽是东汉名将,但是因为不会为人处世,最终结局悲惨。而其女儿马氏却与之相反,为人低调善良,即便当了皇后甚至皇太后,依旧做好分内之事,不扰朝政。在生活中,让孩子学会如何培养好的情商与素养,是未来孩子的必经之路。
3·《车水马龙》的故事,传达给孩子的有两点:①保持一颗谦恭善良的心,不因一时的成就而骄傲自满,也不因一时的困苦而丢失善良纯洁的品性。②趋炎附势是社会的一种病态,真正的品德高尚之人,应该是正直谦逊的。
【成语】车水马龙
来自凯叔讲故事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与马有关的典故四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