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长城,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视频加载中...
纵横四万里,跨越两千年。在中国北方辽阔大地,起始于荒漠戈壁的万里长城,在山峦间蜿蜒前行,直至与山海交融。
这条“巨龙”为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它如何见证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如今,我们又该如何珍视历史、传承文明,让古老长城焕发新活力?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为您娓娓道来。
夏日的陇原大地,祁连山巅白雪皑皑,河西走廊绿意盎然。放眼望去,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屹立在茫茫戈壁之上,它就是有“天下第一雄关”美称的嘉峪关。嘉峪关凭借其严密的布局及常驻守军,曾为维护西北地区安全发挥巨大作用。
长城墙体修筑历来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根据地形和防御功能的需要修建。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以后,在原有长城基础上修筑墙体并加以连接。
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
硝烟散尽,古老城砖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珍视历史,才能更好开辟未来。近年来,我国不断壮大长城保护员队伍,并采取一系列保护举措,让古老长城焕发新活力。
文化遗产的背后,承载着历史的发展脉络。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监制:刘刚
出品人:孙志平
制片人:樊华、张平锋
统筹:韩珅、王志斌
编导:李林欣、姬杨
记者:郭刚、马莎、周梦蝶、曲澜娟、徐伟
包装:夏勇
海报:叶静(实习)
部分素材来源:
河北省迁西县融媒体中心
山西省灵丘县融媒体中心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
关于长城的那些故事和传说
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1]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期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关于长城的那些传说和故事,你都知道吗?
故事一:山羊驮砖
嘉峪关城,城墙高9米,还要在城墙之上修建数十座大小不同的楼阁和众多的垛墙,用砖数量之大是非常惊人的,当时,施工条件很差,没有吊运设备,全靠人工搬运。而当时修关城所用的砖,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烧制而成。砖烧好后,用牛车拉到关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
由于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难,尽管派了许多人往城墙上背砖,个个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砖却仍然供不应求,工程进展受到了严重影响。一天,一个放羊的孩子来到这里放羊玩耍,看到这个情景,灵机一动,解下腰带,两头各捆上一块砖,搭在山羊身上,然后,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轻巧的山羊,驮着砖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墙。人们看了又惊又喜,纷纷仿效,大量的砖头很快就运上了城墙。
故事二:冰道运石
当初,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工匠们在黑山将石条凿好后,却人抬不起,车拉不动,且山高路远,无法运输。大伙儿边凿石条边发愁,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石条还没有从山里运出一块,若要耽误工期,没有工钱是小,这脑袋可就难保了。
大家正在长嘘短叹,这时,忽然山顶一声闷雷,从白云中飘下一幅锦绸,众工匠赶紧接住,只见上面若隐若现有几行字,大家看后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来后,众人从山上往关城修一条路,在路面上泼水,让其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石条放在冰道上滑行运输,结果非常顺利的把石条运到了嘉峪关城下,不但没有延误工期,反而节省了不少工期。众工匠为了感谢上苍的护佑,在关城附近修建庙宇,供奉神位,并成为工匠出师后必须参拜的地方。
故事三:万年灰与燕京城
人们都说,是秦始皇最早修的万里长城。其实开始的长城并不是他修的。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有个燕王,他的国土小、兵马少、力量弱,随时都有被邻国吃掉的危险。为了保住国土,燕王就征用了民夫,在他的国土边界山顶上筑起高高的城墙,以防外敌入侵。
因为那时还没有石灰,他筑的城墙,石、砖都是用泥抹的。为了抢时间,早日修好城墙,他下令冬天也不停工。天冷,和泥得用热水,因此,民夫们就把大铁锅抬到工地上,用三块石头支起来,添柴烧开水。天长日久,铁锅被烧了个大窟窿,满锅的水全漏光了;把锅下的火浇灭了。可民夫们也意外地发现,水洒在支锅的石头上,热石头遇到水就炸开了,炸出许多白面面,民夫们瞅着、想着,好生奇怪。有个人把这白面面用水和和,觉得比泥还滋润,还有粘性,就把它抹在石条和砖缝里。
第二天,民夫们发现,用这白面面抹的石条和砖缝,要比用泥抹的结实的多。燕国人得到了启发,从此,就烧石灰,来抹城墙缝。
后来,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为了保住他的皇上宝座,也仿照燕王的办法兴工修起了万里长城。动工时,他下了一道旨令,让原来的燕国人包揽烧石灰的活儿。因此,那时修长城所用的百灰,全是燕国人烧的。长城修到哪儿,就在哪里山坡上烧灰,而且烧的灰质量非常好,被后人称为万年灰,意思是万年不变质。
长城修完后,别的民夫各回各地。因燕国人烧灰有功,秦始皇又拔下金银,建了个城镇,专为燕园人居住,这城镇就是现在的北京。因此,那时北京叫燕京,燕国人烧灰用过石头的山统称为燕山山脉。
故事四: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万里长征从头开始:秦始皇与长城的传奇故事”
在中国历史的浩瀚星空中,秦始皇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闪耀着无与伦比的光芒。而他所留下的长城,仿佛是一条巨龙,蜿蜒在祖国的山河之间,见证了历史的风风雨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伟大的皇帝和他那“壮观”的长城背后的故事。
一、历史的背景:一个帝国的崛起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可别以为他只会坐在金碧辉煌的皇宫里吃喝玩乐,他的脑子里可是装着“万里长征”的大计。彼时,北方的匈奴部落时常骚扰边境,秦始皇心想:“不行,这样下去我的江山可就不保了!”于是,他决定修建长城,来个“以墙挡敌”的策略。
二、长城的开建:一场“伟大的工程”
于是,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这个工程可不是说动动手指就能完成的,得动员数十万劳工,挖山填海,搬砖砌墙。想象一下,数以万计的工人,白天在烈日下挥汗如雨,晚上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真是“人间炼狱”啊!
有趣的是,长城的材料也五花八门:有的地方用土,有的地方用石头,甚至还有的地方用竹子。想想看,如果你是一块砖头,今天在这儿,明天又被搬到那儿,真是“砖”不胜“砖”啊!而且,长城的修建过程就像一场大型的“真人秀”,工人们在墙上“比拼”,看谁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
。
三、长城的意义:不仅仅是墙
长城不仅仅是一道防线,更是秦始皇统治理念的体现。它象征着中央集权的力量,代表着对外敌的威慑。长城的存在,让人们在心理上感受到了一种安全感,仿佛有一道无形的屏障,将外敌挡在了千里之外。
不过,长城的修建也并非一帆风顺。工人们在恶劣的环境中辛苦劳作,许多人甚至在工程中丧生。长城成了他们的“最后归宿”,因此也有了“人墙”的说法。可见,长城不仅是石头和泥土的堆砌,更是历史和人性的交织。
四、长城的传承:千年不变的守护者
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洗礼,长城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如今,长城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朝圣。走在长城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古代士兵们的豪情壮志。
当然,长城的存在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面对困难时,最重要的就是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就像当年那些工人们,虽然身处艰难,但为了共同的目标,大家一起努力,最终建成了这道伟大的工程。
五、总结:长城与秦始皇的传奇
秦始皇和长城的故事,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长城不仅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是中国人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长城依然屹立不倒,像一位老者,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所以,下次当你站在长城之上,俯瞰那一望无际的山河时,不妨想想秦始皇和那些辛勤劳作的工人们,他们用汗水和智慧,铸就了这座伟大的长城。历史的长河中,长城将永远闪耀着光辉,成为后人心中不灭的传奇。
【关于长城的历史故事;关于长城的历史故事简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