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声瑟瑟,亭中已晚,阵雨初停。京城帐内无饮酒迹,怀念处是兰花船。他们手牵手,看着泪眼,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思念远去,万里烟尘,暮色沉沉,苍穹苍茫。
自古多愁善感伤别离,怠慢青丘节更尴尬!今晚你在哪里醒来?柳岸边,晓风渐残,月落。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是好时光,好风景。纵有万千风情,谁能分清?
延续五朝“为言客词”的传统,北宋初期的诗坛充满了亲密的歌声。
席间,歌手低声唱出的小曲并没有多少个性,但那朦胧的意境、婉约的风格、高雅的品味着实让人心驰神往。
而第一个放下歌喉,用市场语言唱出世俗爱情的人,势必会轰动整个诗坛。此人必定是刘墉(约984年-约1053年)。
刘墉是北宋第一位专门作词的词人。早年居汴京,为人不择手段,数次科举落第。
相传当时的皇帝对他的春宫诗不满意,认为其不庄重。他嘲笑自己的一首诗:“我忍着名声,低声吟唱,而不是浅杯酒。”他说既然如此,何必计较名气,只写歌词呢。刘墉因此灰心丧气,甚至流连妓院、酒楼,自称“奉命作词的刘三鞭”。
当时艺伎社会地位低下,没有独立人格,甚至被视为“牲畜”和“赌品”。
但刘墉却能平等对待他们,常常用最美的词语来称赞他们,如“芳兰”、“好花”、“声色俱佳”、“慧芝兰心”等等。他笔下的艺伎善良、美丽、本性纯洁。
由于长期交往,刘庸与艺妓的感情日渐深厚,以至于他在梦中幻想着与艺伎相爱相爱。
这首歌《雨霖铃》描述了离开汴京、与心爱的人分离的痛苦。它悲凉、缠绵、感伤、惆怅,描写了人世间的分离之苦。不愧为“宋金十大歌谣”之一。
据说,刘墉晚年贫困潦倒,去世时身无分文。歌妓们仰慕他的才华和痴情,集资安葬他。每年清明节,他们都会相聚去祭奠他的坟墓,这便成了一种习俗,被称为“吊六七”。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宋朝南迁。
【刘勇《雨霖铃·寒蝉凄切》】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
用户评论
这首词太能打动了!“寒蝉凄切”三个字点出了秋天的萧瑟感,让我仿佛闻到到了秋风的凉意,也感受到一丝落寞的味道。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柳永的词作总是那么细腻入微,描写雨天景色和孤影飘渺的感觉让人印象深刻。这首《雨霖铃》真是写出了我内心深处对秋天的感悟。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这种凄凉感怀用的风格没什么好感,总觉得有些阴晦压抑,不喜欢这种落寞的氛围。不过词句的确工整优美。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更喜欢柳永的其他词作,比如《雨霖铃·江城》那种婉转含蓄的美感,这首《寒蝉凄切》虽然也有技巧,但略显伤感过头了,让人有点接受不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来如月常有风雨,谁在风雨中?听那声声蝉鸣,不禁泪水涌人眼眶,真是感人肺腑。” 这首词展现了秋天的幽静与萧瑟,也点明了世间人事无常的无奈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首《寒蝉凄切》!柳永的语言很有感染力,“雨霖铃”的意境更是让人身临其境。听着这词,仿佛置身于秋日雨中,感受着凉风送爽。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词的结构安排很好,前后呼应,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淡淡的愁绪,读起来有一种哀婉的美感。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次到秋天就想听柳永的《雨霖铃》,比如这首《寒蝉凄切》就很有秋天的味道。 “梧叶飘零”,“秋风萧瑟”都描绘出了秋日的凄凉景象。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首词用语言比较苍白,没能真正地表达出“寒蝉凄切”的情绪,还是有些平淡乏味,不够打动人心.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柳永的作品果然深厚!这首《寒蝉凄切》不仅描写了景物,更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读来感慨万千。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秋天的感觉真的让人容易伤感…像这首词里面说的“雨霖铃”,“寒蝉凄切”,都很能把我带入到那种孤寂的环境里。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风萧瑟、雨潺潺", "梧叶飘零、寒蝉鸣叫",这些意象描绘的秋天景色真令人想停下脚步静静思量...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个人认为这首词的情感表达过于浓烈,缺少一些轻松愉快的元素,感觉有些单调乏味。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柳永的词作总是很有内涵,他不仅描写了景物,更通过这些景物寄托了自己的情感。 这首《寒蝉凄切》就很好的展现了他细腻的情感世界,让人不由得感慨人生的无常。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首词中的“古来如月常有风雨”, 觉得它像是在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要保持内心的坚强和乐观。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比较喜欢意境优美、语言婉转的词作,而这首《寒蝉凄切》略显悲凉,有点让人难以共鸣,但不得不佩服柳永的笔力。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雨霖铃” , 这几个字就好像秋天的微风瑟瑟吹过你的脸颊,带来一丝凉意和思绪,让人生感伤起来...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词的确传达出秋天的萧瑟与感伤,但我觉得它缺少了一些生机勃勃的元素。总感觉像是被雨淋湿了的心情,有些沉悶.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