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花随处可见,每年仲春分至清明节期间盛开。海棠花盛开于仲春,此时桃李已开始枯萎,又因春雨寒冷而大面积落花。这时,正是海棠花最好的时节。尽管风吹雨打,它们却十分茂盛,绽放得雍容华贵,姿态多愁善感。
海棠原产于四川山区。唐中后期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前往四川为官,发现了山海棠的独特之美。中唐时期的薛涛十分喜爱这种乡土花木,在浣花江上大量种植,很快使这种花木名扬天下。
到了晚唐,移植的海棠几乎随处可见。
这种花树适宜温暖多雨的气候,生长迅速,可补充春分期间的插花。五朝及北宋初期,在京师或附近已形成大规模种植。是二三月份踏青时最美的花。
海棠之所以繁茂,是因为它属于伞形花序,花朵高悬,枝繁叶茂。它们雍容华贵,更符合古人赏花、插庙的习俗。海棠不开花的时候是红色的。开花时,呈红、粉红色,花叶丰茂、淡雅。花开如潮。因此,北宋初年,出现了城外赏花的热潮。宋代废除了宵禁,人们日夜嬉戏、唱歌。欣赏海棠的优雅活动。
海棠素有富贵美人之称,有恶人编造了历代故事,说唐明帝曾说杨贵妃醉酒后娇艳如海棠花。故名“海棠春眠”,有时用来形容海棠花悬挂盛开的美丽,有时也比喻美丽的女子。
宋代诗歌中的海棠,也许是因为这种风气,很多诗词都表现出闺阁女子的姿态,显得俗气。
事实上,苏轼也为海棠的成名做出了贡献。因为他写的关于海棠的诗虽然不多,但其中一首却显得很美,引发了人们的想象。
“东风满堂,香雾满廊月色。
只怕花深夜入睡,燃烛照亮红妆。 《北宋·苏氏海棠(1084)
据说,柔和的春风吹向天空,给春月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光泽。
海棠花开成片,在月光下若隐若现,如红云,月亮即将西沉。
我担心海棠花在这样的夜晚会陷入沉睡,所以特地点燃了蜡烛,将她叫醒,在月光和烛光下看到她动人的风采。
这首诗描写了海棠花的悬垂、繁盛的美丽。由于海棠花的花蕾绽放的时间不同,呈现出不同层次的美感,由深到浅,远近高低,摇曳的海棠在蜡烛的热力下能慢慢绽放,这使得夜游有了蜡烛更有趣。
苏轼的诗当然符合那个时代欣赏海棠的热情,所以广为流传。夜赏烛光、花下歌声是常态,而苏轼却更加强化了这种美感。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苏轼写这首诗并不是在京城安逸的岁月,而是在黄州最郁闷的岁月。
对于黄州的苏轼来说,没有锦服,没有美食,没有高堂夜宴。他只是坐在简陋的茅草屋外,感叹海棠春风的摇曳,不分贫富,伴随着他的垮台。
所以,夜里点烛的背景,并不是因为他有多么富裕、多么悠闲,而是因为这棵树和海棠给他带来了梦幻般的温暖和感动。燃高烛,照亮红妆,不是轻浮,而是一种知己与珍惜。
只是很多人觉得这首诗真是激情四溢、芬芳四溢,却完全忽略了苏轼创作这首诗的真实背景。
但不管怎样,海棠至少因为苏轼而更受欢迎。
“江城瘴气草木丛生,唯有名花苦寂。
美丽的笑容和竹篱笆之间,桃李满山总是俗气的。
雨中有泪,有忧伤,月下无人更美。
突然,当美丽的光芒消失时,我无言地叹了口气,擦了擦病态的眼睛。
在贫穷的国家哪里可以买到这种花?迁至西蜀,乃好事。
一寸根难达千里,天鹅飞翔便定格。
明天醒来独自来,雪会纷纷落下。 》(1080)北宋·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节选
那么苏轼和海棠是什么时候结婚的呢?他多年的仕途,京城不乏海棠花,但他却从未写过。因为它是一朵绚丽的花朵。
44岁时,因五台诗案被贬黄州。他很沮丧,也很穷。这群人住在一个废弃的定辉大院里。虽然是官邸,但由于废弃,条件并不好。苏轼只是一个住的地方。到处都是荆棘和杂草。而且一月份他在路上雨中看到了梅花,所以他知道自己住在这里是二月或者三月。
死里逃生、幸免于难的苏时心情郁闷,出去四处走动。
他竟然在山里的杂树之中,看到了一棵他从来都不想看到的海棠树。这棵海棠树天真浪漫地生长在山野间,丝线摇曳。自然有着微笑般的美感,这样的美感,苏时在京城、到处都见过。
但此时看着,他心中却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海棠已经是京城的名花了,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一棵孤独的海棠树在雨中流泪,月下静谧,摇曳着千姿百态,有着迷人的来历。相比之下,绝对比桃李更美。因为海棠的花是垂下来的,摇曳的。
苏时观察了地形,确定这不是人工移植的海棠。想来想去,他想到的只有一种可能:从四川飞来的鸟儿,嘴里叼着海棠籽,海棠籽就这样在自然的风雨中落了下来。长成了一棵如此美丽的花树。
我相信苏轼的判断,因为他在为官期间一直关注农业,亲自到基层工作。他对植物、树种的判断还是非常客观、现实的。据他描述,这是野生海棠。由于它的枝条盘根错节,所以落在山缝里的杂草丛中。绝对不是人工种植的。而且,花树已经长到至少有一个人那么高了,这就证明在这山野荒野中的生存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
当然,面对如此美丽茂盛的花朵,苏轼也回应了自己郁闷的心情。
本来应该是北京、四川的名花,却在苏轼面前盛开在这样的野草丛中。对于苏轼来说,这是上天赐予的一次邂逅,让他在最低谷的时候看到了这棵花树。增强了他在人生道路上前进的信心。
海棠是名花,至少在北宋时期是这样,而苏轼是一个落魄的刑吏。苏轼在鲜艳的山花和落魄的感受中想到的是,这些本该美丽、被呵护的花木,却沦落为荒山野山,就像他自己的处境一样。
于是之前对海棠没有感情的苏轼爱上了海棠。
海棠是名花,但对于苏轼来说,却是上天赐予他的陪伴和幸运之花。
“雨后,浮萍收拢,蛙鸣声满街坊。
海棠是梦,李子想尝试新事物。
我正在用棍子摘菜,但秋千上空无一人。
勤木牡丹独留泉。 《宋·苏轼《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 其一》(1080年2月26日)
苏轼心情很好,有理由相信这首诗是在当天写的,而且是在上一首诗之后不久写的。
因为时间戳是农历2月26日。而他看到的海棠,也盛开了。
一树盛开的海棠如梦,或者说落魄的苏轼震惊这里竟然有海棠,心情如梦。
“海棠如梦”这五个字很简单,但我很喜欢。看一个人写的诗,不要选他的鼎盛时期,而要选他的低谷时期。所以这里说海棠真如梦,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
这种感觉让他变得轻盈、明亮。他开始主动接受这种改造的生活。因为太守的公事停止了,家里人为了让他出狱,基本上花光了所有的钱。这里所谓的团训副特使的工资根本不够填牙缝。还有跟随他照顾他的朝云,还有远道而来的。此时弟子们都面临着生活上的困难。
苏轼根本躺不下去,幸好这里的梅花,尤其是海棠,给了他重新开始的信心。
他观察到这里的山村、民居也很漂亮。这里的长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土能。池塘里长出了浮萍,甚至还有蛙声。路过的山里,李子正在采摘果实。
平原上有人采摘野菜,一路上牡丹花开。
海棠能生存,苏轼也能生存,就靠当个农民。
于是当年大旱,粮食紧缺的时候,苏轼主动出击,高兴地接受了一块荒地,他和家人也跟着开荒耕种。
对于海棠花来说,它是他心中的一个坐标,一种安慰,一种类似于美女、家人的存在,是他所珍惜的。
“我来黄州已经三天了。
躺下闻海棠花香,泥土脏兮兮,燕子覆雪。
偷偷地偷偷溜走,半夜的威力确实很大。
他是一个病青,病初已白。 《北宋·苏轼《寒食雨二首 其一》(1082年3月4日)摘录
这是他来到黄州的第三个年头。苏轼已经拥有了东坡园和那里的草堂。
今年春分到寒食之间,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雨。他自己也病了。他病卧在东坡的茅屋里。
但他心里有事,因为海棠不是他的幸运花吗?他居然在这个晚上就想起来了,或者说是有人回来告诉他,海棠在风雨中快要枯萎了。
他竟然决定,晚上把自己的幸运花海棠挖出来,种在自家的东坡上。
所以寒食节是纪念隐士介子推的古老节日。此时的苏轼已经放弃了仕途上升的念头,思想趋于单纯、豁达。他爱护山川河流、花木树木,犹如神灵一般。大爱之中,他竟然想在半夜吹风。被雨打过的海棠被挖出来了。
“投木瓜,报以琼菊。匪报报,总以为善。” “《诗经》中的木瓜、桃,指的是海棠。”海棠给苏轼带来了生活灵感,而他回报给海棠的,是他的悉心呵护。
所以在东坡的院子里,你就可以看到从这棵树上一路长出来的海棠。
苏轼烛光夜游后,看到的不再是富贵人家的深院,而是像乡村一样简朴的四合院,木栏杆。但这已经是他最大的虔诚了。
晚上还有燃烧红烛,照亮红妆。
这就是还处于颓势的苏轼,却像一个可怜的恋人一样,竭尽全力的守护着这朵风雨飘摇的海棠。海棠的存在是他灵魂的爱人、妻子和美丽。
我想朝云这个他真正的爱人这个时候是不会反对的。这个曾陪伴苏轼荣华富贵的姑娘,愿意陪苏轼去黄州,弹奏丝弦,操持家务。同时,这棵树和海棠也给她带来了春天的鲜艳色彩,
苏轼在黄州时认识了海棠花,当时他正处在人生的最低谷。他对海棠感情深厚,但唱歌却很内敛。
”东坡在黄州住了五年,对李益却无话可说。
但就像西川的杜工布一样。海棠虽好,但不写诗。 《北宋·苏轼《赠黄州官妓(补编)(1084年)》
苏轼在黄州呆了五年。幸被调往汝州。这里的官员很欣赏他的文名,也很欣赏苏轼在这里的乐观和质朴,这并没有给他们带来负担,所以在离开之前都热情地告别了他。
对诗歌和写作的要求很多。其中有一位歌手,经常被国家官员安排与苏轼一起参加宴会。在当地的娱乐圈里,她应该算是个名人了。
她应该同情苏时,与他有交集。
每个人都有诗和礼物,但她没有。
苏轼给她留下了最好的一首描写海棠的诗。
因为你代表了黄州善良、朴实、才华横溢的女性,苏轼感恩黄州,感恩黄州的一切。在这里,没有像被贬这样预设的人类苦难。生活虽然清贫,但官员和百姓却是那么的善良、感人。
苏轼不会歧视歌舞女郎,尤其是官乐户女子,因为歌舞对于她们来说就是一份工作。而且,宋朝还明确规定,各地进行祭祀演出、节日、典礼、宴会等活动时,都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此类人员。这是官场的标配。
苏轼并不轻薄,但最终他还是要离开,告别这里的人和这里的一草一木。
他写给歌手的。
我在这里生活了五年,却为何对你无话可说,无诗可写。
因为我就像唐朝的杜甫。他住在浣花溪边的海棠花丛中,但没有写过有关海棠的诗。
因为有传说杜甫的母亲名叫海棠,所以杜甫出于对母亲的尊重和喜爱,没有写下来。虽然这是捏造的,但据我所知,在杜甫时代,他居住的地方并没有海棠花。
换句话说,她最爱、最尊敬的人就像家人一样,永远留在她的心里。这就是对她最好的保护。
苏轼应该是哪一个呢?苏轼的母亲是程氏,这首诗中有李益二字,可见她与母亲并不同名。
这是第二种。他被这里淳朴、善良的人们所感动。这样的女人,代表了这里所有热情好客、善良的女人。他愿意像海棠花一样守护她,并不是因为他的名声。这让她失去了原本相对简朴的生活氛围。
他虽然喜欢这里的海棠,但也尊重、珍惜这里的女人。
他不愿意让这样一个女人因为自己的名声而陷入名利的狂热之中,迷失自我。
这首诗也表达了他对海棠的深深的喜爱。
他的爱情不同于京城的轻狂观花。他的爱深深地刻在他的心里。
【苏轼海棠五首诗赏析:竹篱间一笑绝美,海棠虽好却不吟诗】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
用户评论
哈哈,这首诗真是太棒了!海棠本来就惊艳,苏轼用“嫣然一笑”来形容,妙啊,瞬间就把海棠变得活灵活现起来。尤其喜欢“海棠虽好不吟诗”这一句,仿佛在跟我们说,无论事物再美好,都要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之啊!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倒觉得苏轼这五首海棠诗各有特色,读下来真的有一种赏心悦耳的感觉。特别是第一首,那“竹篱”营造出的环境真是清新自然,一下子就把人带到宁静的花园里去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不太喜欢古典诗词,但我读完这篇文章后,竟然觉得海棠五首挺有特点的!尤其作者对“嫣然一笑竹篱间”这句话的解读,让我眼前一亮,原来小小的细节也能体现出诗中人的情感和境界啊!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总觉得苏轼喜欢把自己的心情融入诗篇里,这五首海棠诗也不例外。我从中读到了他对于生命和自然的美好理解,还有他对诗歌的热爱。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我认为文章分析得有点深入浅出,很多地方感觉不够具体,没有深入到语言意象层面去探究诗篇的深层含义。希望在后续的文章中能够更加细致地解读诗句的情感和蕴含理念。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苏轼的文风确实很独特,这五首海棠诗我也很喜欢,《赤壁赋》那种豪气磅礴的感觉在这边倒是少了点,反而多了些细腻温柔的气质。作者分析也到位,特别是对“不吟诗”表达的意思解读很巧妙。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苏轼这首诗写的还是可以的啊。《红楼梦》里也有个李纨,她赏牡丹时也是这种表情,很有内涵!文章分析也很全面,让我想去进一步了解别的经典诗词作品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对“嫣然一笑竹篱间”这句话的分析让我产生了共鸣。这句诗描写的海棠不再只是花朵本身,而是将情感融入其中,赋予它生命气息。确实,文字的力量在于能让人感受到内涵与真情实感。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整体分析得不错,但我觉得“海棠虽好不吟诗”这句话的解读有点过于简单了。苏轼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创作绝不仅限于表象描绘,肯定还有更深层的意图想要表达出来。需要更加深入地去探究他的诗歌意境。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个人觉得文章写的有些枯燥,缺乏对海棠诗的具体阐释和举例说明。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解读,没有展现出苏轼诗歌中情感丰富,思想深刻的特点。希望作者能够在后续的文章中加入更多生动有趣的分析语言,更好地吸引读者。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为文章分析过于主观,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对“海棠虽好不吟诗”这句话的理解和解读,可能并非所有读者都能认同。希望作者能多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五首海棠诗,提供更多元的观点,以便读者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喜欢文章开头引用苏轼诗句,“嫣然一笑竹篱间”,很形象地描绘了海棠的美丽。同时,作者对苏轼人生经历和文学成就的介绍也让我对这位大师有了更深的了解。但个人觉得文章的内容偏重于背景介绍,缺乏对诗歌本身的深度剖析。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比较喜欢文章中的那些例子分析,比如“竹篱间”营造出的环境场景,确实能很好地衬托出海棠的花姿花香。作者把这些细微之处分析得十分透彻,让我读起来更像是坐在庭院里欣赏海棠一样,感受到了诗歌中的美好意境。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喜欢苏轼的诗,这五首海棠诗也不例外。但是我觉得文章在解读一些诗句的时候,过于强调“嫣然一笑”这个词的含义,让人感觉像是把一个简单的想法过度解读了。希望作者在未来的文章中,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和分析文本内容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我一直不太认可这种将古典诗词与现代语文的套用,我觉得有些违背原意。苏轼的海棠五首应该以其原汁原味的韵律感和诗歌美感为主导,而文章的解读则显得过于简练,没有体现出诗歌本身的丰富内涵。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阅读这篇文章后,我对海棠有了更深的了解。原来它不仅仅是一种花朵,还可以成为一种情感寄托,体现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起伏和细腻变化。这个观点让我受益良多,我以后会更加关注诗歌中对物象的表达意义。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分析得比较全面,不仅介绍了苏轼的人生经历和诗歌风格,还对其“海棠五首”进行了详细解释,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希望作者能继续写出精彩的文章,让我了解更多关于古典文学和艺术作品的知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