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帝王传奇的故事,既获得一定的历史知识,又能享受到阅读小说一般的乐趣。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帝王传奇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帝王传奇故事篇一
做皇帝的往往心多疑虑,即便英明如唐太宗,也不能例外。
话说唐朝贞观11 年,一天,唐太宗李世民随身带了几个侍卫,亲自登门去左武卫大将军秦府,去探望秦琼的病情。
按说,李世民贵为皇帝,是不能轻易上大臣府上去的,但是,一来李世民与秦琼等人是生死之交,关系非同于一般的君臣;二来李世民原是个开明通达的皇帝,从不摆皇帝的架子。
谁又知道,一声通报进去,出来跪接的人却有一大班。
唐太宗乐呵呵地忙叫:“起来,起来,这里不是朝上,大家免礼吧。”
站起来一看,除了秦琼,还有尉迟恭、程咬金及柴绍等人,他们也是相约了前来探病的。
秦琼将皇上及一应朋友请到厅内坐下。唐太宗先问了秦琼的病情,过后一一询问尉迟、程、柴的情况。待问到柴绍时,忽然看见柴绍身后站着一个瘦瘦小小的青年人,脸型微见瘦削,但俊雅清贵,器宇轩昂,两眼炯炯有神。
唐太宗笑道:“柴爱卿,你身后站的是哪一位?”
这年轻人上前一步,跪倒在地叩拜。
柴绍代他回答:“这是臣弟柴蜂。”
唐太宗猛然记起来,问:“莫非就是人称壁上游龙的那一位?”
柴绛道:“回禀皇上,这是江湖上的人叫着玩儿的,当不得真。”
唐太宗戎马一生,极是好武,平日里光是名弓就收集有300 多把,听说天下有什么异能的人,总要千方百计收罗在自己手下。他早听说柴绍有一个弟弟,轻功甚是了得,只是半信半疑,今天碰巧遇到这么一个君臣可以随便一点的好机会,如何肯放过?他笑道:“卿且起来说话。朕听说你自小习武,身轻如燕,这话可真?”
柴绍道:“回皇上的话,臣弟跑得快一点是有的,说会飞檐走壁,却是加油加醋的话。”
程咬金粗着嗓门道:“皇上,身轻如燕还是身重如猪,这是一试便明白的事。皇上若要看他的真本事,试一试不就得了?”
唐太宗道:“程将军快人快语,就这么办。朕去侍卫中叫个跑得快捷的人来一比如何?”
程咬金道:“叫什么人?就老程一个,他逃我追,迫不住是他身轻如燕,追住了他是壁上游虫。如何?”
唐太宗道:“朕正要一观柴卿特技。柴卿,你意下如何?”
柴绛垂手道:“回皇上,这主意好是好,只是四处乱跑了,众大人未免看不真切,就限在大厅里吧。”
众人道:“如此更好。”
说着,秦琼令人将桌凳家什挪过一角。
这时的程咬金,虽已上了年纪,但仍身手不凡。他霍地脱了官服,束一束腰带,道:“小柴你小心了!”说着,张开蒲扇大小两只手去抓柴绛。
且说秦琼府的正厅虽然宽大,但柴绛深恐惊了皇上,不敢在唐太宗的身前身后躲闪,这么一来,地方已经缩小了许多;再加上他要在皇帝面前卖弄,所以开始只是耍些小巧的本领,并不急奔高纵。他见程咬金伸手抓来,只是轻轻巧巧地一闪身,倏地转到他的身后。如此一连三把,都抓他不着,逗得众人哈哈大笑。程咬金被笑声一激,抓得兴起,索性手脚并用,又是挥臂又是扫腿,但柴绛滑如游鱼,竟连他的衣角都没碰着。
尉迟恭道:“老程,我来助你一臂之力!”
说着,他也脱了官服,帮着程咬金一起阻拦起来。尉迟恭貌若粗鲁,其实粗中有细。他或声东击西,或急进急退。他一加入,确是给柴绛的闪躲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尉迟老程二人原来就长得人高马大,在这么个厅中伸腿伸胳膊的一张,犹如一张大网一般。柴绛见这正是他献技的一个好机会,如何肯放过了?就施展开轻功满厅的游走起来。这一施展,只见他身子犹如一溜轻烟,来去如电,一时身法似鬼似魅,足不点地一般。众人见了不由齐声喝起彩来。
这喝彩声明明是在取笑尉迟恭和程咬金两人的无能,这叫他们如何咽得下这口气?只见尉迟恭向程咬金使了个眼色,两人立即并肩一站,各自张开手,从厅这头缓缓向那头拦去。这招果然灵验,柴绛左右闪动,几次均被拦了回来,只好步步后退。眼看再下去就要被逼入厅角束手就擒,只见他蓦地一纵飞身上墙,脚一点,像一只大鸟一般飞过两位将军的头顶,飘到厅中央,直气得程咬金哇哇大叫。
这一特技引得在座众人没一个不目瞪口呆,好一会,才鼓掌叫出好来。
唐太宗站起来,双手轻轻一拍,道:“两位将军手下留情,柴卿快快谢过了!”
柴绛微微一笑,躬身向两位将军致礼,然后又转身站到柴绍身后去了。
只见他气不喘心不跳,神情平和,丝毫不露恃艺傲物的神色。
唐太宗心知两位将军心里不服,就笑着对柴绛道:“看了柴卿刚才这番身手,令朕想起赵国公向朕夸他府上守备森严,屋里从未丢失过什么东西,柴卿就在今晚为朕去赵国公府上看一看,见是否果真如此?”
柴绛跪地应道:“遵旨。但不知皇上要不要臣取点信物回来?”
唐太宗略一思索,笑道:“赵国公新打有马鞍一副,甚是精致,卿就去取它的两只镫回来吧。”
这一天的君臣聚会就这样散了。
回宫后,唐太宗随即着太监通知赵国公:“今日夜里有人前来赵国公府盗鞍,还望爱卿有备无患。”
赵国公长孙无忌接到通知后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不知当今皇上怎么会有此一番关照,总不会是小贼事先与皇帝打过招呼了。但是既然有皇上来说,自然不敢怠慢。于是赵国公即刻叫人将新鞍取来,放在自己书房屋里,然后调拨府上的侍卫,里三层外三层的严加防守。转而一想,又觉不妥,就亲自将新鞍提到后院厨房外的柴堆边,用心将柴掩上,又吩咐府上武功最好的两名侍卫伏在暗处看守,命令他们不论别处有什么动静,都无须他们插手;一面又取来一副旧马鞍用布捂了个严严实实,放在大厅正中。
这夜三更时分,赵国公府高墙上突然出现一个黑影,倏的一下飘落在大天井里。守候在四周的侍卫仆人见了,齐声高呼:“不要走了盗贼!”谁知这蒙面人并不逃走,只是绕着墙脚急奔。众恃卫马上兵分两路前后堵截。这人奔得正急,猛地一个收步,“噗”地一声倒在地上。众人只当他受了伤,一齐欢呼着扑将上去,只见他突然间又一弹而起,直奔大厅中的马鞍,守候在马鞍旁的两人还未弄清是怎么一回事。只觉得一股大力推来,两人把脚不住,跌跌撞撞直往后退,等他们把住了脚挺起长矛刺去,这蒙面人已提了马鞍飞窜后院而去。
侍卫长大叫:“快,快,截住他,别让惊了后院大人!”
众侍卫提了灯笼一窝蜂地随后赶去,只是这人的轻功委实了得,一眨巴眼工夫,已不见了踪影。
且说守在厨房边暗处的两个侍卫,听见前面的呼声一阵急似一阵,他们以为来人果然上当,心中暗喜。不料,只见柴堆后转出一个蒙面人来,手里提的正是一副马鞍。这一惊非同小可,两个连忙提刀跃出,大声吆喝着去追,追不出十步,这人已一跃上了高屋。随手将马鞍搁在屋顶上,自己则如飞走了。
两个侍卫虽然一身好武功,可是于轻功这一道,与之一比却相差甚远,只好失去取来一根长竿,依在屋旁,然后手握长竿,一捏一上,一捏一上,几下上了屋,幸喜马鞍尚在,但仔细一看,不由大叫:“孔彪,我们中了他的调虎离山计了,快照看柴堆下面的那只!”
下面姓孔的那个这才醒悟过来,赶紧翻开柴堆,下面的那只新鞍还在,但两只脚镫早已不翼而飞。
想来是柴绛早已神不知鬼不觉地隐身赵国公府,将他们的布置安排一一看在眼里,然后假装中计,耍弄他们一番,趁机盗走旧马鞍,再利用旧鞍来施展他的“调虎离山”计,这才最后割了脚镫而去。
第二天早朝,柴绍带了这两只脚镫来上朝,代弟上呈给唐太宗。
唐太宗笑着对赵国公道:“由此看来,爱卿府上的戒备,还有可乘之机,可见凡事总是谨慎为好。”
直说得长孙无忌脸上一阵白一阵青的。
唐太宗连续两次试了柴绛的功夫,心里很是高兴,就问柴绍,他弟弟可愿意来宫中当侍卫教头。不料柴绛这人生平是闲散惯了的,竟婉言谢绝了。
唐太宗贵为皇帝,要封什么人做官,人家原是谢恩都来不及;他之所以先征求一下柴绍的意见,原是碍于亲戚面上,给他个面子。柴绛既然不识抬举,他也只好作罢,不过还是吩咐了一句:“柴卿既然恬淡功名,还是到京都以外的地方去放一个闲官吧。”
皇帝的话就是圣旨,柴绍不敢不依。
3 天后,柴绛就被派到临汾他们的家乡当地方上的一名武官去了。
说穿了,这也是一般当帝王人的心理:这么高来高去的人,既然不肯俯首为我所用,留在京城里岂不是祸患?但是,一年后,赵国公长孙无忌府上又出了一件事。早些日子,唐太宗御赐给长孙无忌一条“七宝带”。这带宽3 寸长3 尺,上面镶满了珍珠、碧玉、翡翠、玛瑙、珊瑚、猫儿眼、夜明珠、祖母绿什么的,晶莹美艳,放眼看去,只见一片奇幻夺目的光彩,价值连城。
这样珍贵的东西,要请人代为收藏自然是不放心;深埋在地下吧,如何甘心?想来想去,还是藏在自己的“枕函”中最为稳妥。所谓枕函,是枕头下做有一只扁扁的抽屉,正适合藏这些宝贝。卧房白天是连一般下人也不准入内的,夜间搁在自己的头颈之下,实在是万无一失。自从那夜被柴绛盗走了鞍镫以来,长孙无忌是多少有些心有余悸的。好在柴绛是个有身份的人,并非寻常的鸡鸣狗盗之辈,何况眼下他身在千里之外,这才多少使他心安。
且说这天夜里,约莫四更时分,长孙无忌睡得正香,猛觉得颈上一凉,一个嘶哑的声音在说:“赵国公大人,小人段师子,今夜只好冒犯了。听说大人藏有御赐的七宝带一条,珍贵无比,可否供在下一观,过几天自当奉还,决不食言。”
长孙无忌睁开眼睛一看,只见一个蒙面人手执一柄雪亮的匕首顶住了他的脖子,一手已在抽他枕函中的抽屉。
长孙无忌毕竟是打仗出身的,他屡从李世民南征北讨,大仗大阵见得多,颇有胆气。
他吸了一口气,从容道:“壮士,兴许你自己还不知道,眼下壮士已被困在屋里,再难逃逸。咱们做笔交易:你丢下刀,我护送你出门。这样两不吃亏,如何?”
果然,就在说话间,屋外突然响起一阵脚步声和刀剑的碰撞声,听声音不少于100 人。原来长孙无忌早在床后装有一个机括,用脚尖轻轻一点,就能惊动府上的侍卫。
门外有人在大声叫:“大人没有事吧?”
那人嘿嘿冷笑道:“大人,我劝你还是别动的好,一动即死。小的既然来了,哪有空手而回的?”
说罢,从从容容地从枕函中取出七宝带,塞入自己怀中,然后猛地用匕首在床架上一按,倏地一下飞起来上了梁。只见他手攀椽子吊在空中走了几步,过后用匕首几下捅开屋瓦,一缩身上了屋顶。
赵国公早一跃而起,放声大叫:“快,快,贼子上屋走了!”
然而已经迟了,等众侍卫上墙上屋,这人早没了踪影。
赵国公丢了御赐的宝贝,不敢声张,吩咐众人千万不要对外张扬。
早晨,他托妹子长孙皇后将这事报告了唐太宗。
唐太宗想了一会,陡然间灵光一闪,想起一事,悄悄与国舅说了。
赵国公急忙修书一封,假装托柴蜂在晋地代办一件要事,派了个强壮精干的人,换马不换人,连夜直送临汾,吩咐他务必亲眼见到柴绛本人才是。
这差役也真好本事,居然一天十个时辰的飞驰而去,在累死了3 匹马后赶到了柴绛的官邸。
柴绛听说赵国公派人送急信来,忙整装出来,并吩咐好酒好菜款待这个赶路赶得半死不活的差役。待事成之后,又送他返回京城。
这差役回到赵国公府,长孙无忌立即将他传入书房,细细询问了柴绛接见他的前后经过,然后急报皇上。
唐太宗听后心里甚是失望。原来虽也听说国内有个名叫段师子的独脚大盗,但传说已死,近年再不听见他作案的消息。而盗七宝带的那个自称“段师子”的人轻功卓绝,似乎更在段师子之上。世上除了柴绛,更无第二人。
所以他刻意要赵国公派人飞马去查明真相,不料柴绛安之若素。这么看来,又似乎不是他下的手。
那么,这又能是谁呢?幸好,差人回来后的第三天,门子送进来一篮冬笋,说是一个小厮送的。
厨子取出冬笋,下面旧布包中有一只锦盒,盒中赫然是御赐的七宝带。
赵国公看到七宝带,火速派人去抓了那个送笋的小厮来。这小厮只是个街头的小混子,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官,只吓得他叩头如捣蒜,结结巴巴道:“这..这是刚才一个..一个老..老和尚叫小的..送的,..说给50 文钱,..别的小的..实在..实在不知。”
说着,抖颤颤打怀里摸出那50 文钱来。
赵国公又派人找遍了附近几条街,哪里还有什么“老和尚”?既然七宝带己回来,他也只好罢了。
当天,长孙无忌又将这事报告了皇上。
唐太宗听后,不禁连连摇头,感叹道:“这也是朕一时的多心,着他出京..其实,朕如果一心为国为民,自然洪福齐天,百神呵护;若朕为害百姓,这辈人要取朕首级也如探囊取物,实在是防不胜防呀..”
然而,这件盗七宝带案,到底是段师子干的,还是柴绛假托段师子之名干的,却始终是个谜。
唐太宗的喟叹,兴许正是柴绛想跟唐太宗说的话吧?
帝王传奇故事篇二
商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孤竹国的小国,国君有两个儿子,一个叫伯夷,一个叫叔齐。他们的父亲十分喜爱他们,对他们抱有很大的希望。在两个儿子当中,父亲似乎欣赏叔齐更多一点,一直想把王位传给他。
伯夷和叔齐很小就知道尧、舜、禹禅让的故事,明白掌管天下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他们敬重尧、舜、禹的才德,更欣赏他们的勇气和胸怀。
多年之后,孤竹国的国君去世了。
按照他生前的安排,叔齐应该成为继承人,登基担当国君。然而叔齐坚决不答应,他认为自己的哥哥比自己更贤能,更能治理好这个国家,于是,再三提出,让伯夷担任国君。
伯夷对叔齐说:“父王让你担任国君,难道你想违令吗?”
叔齐说:“我当然不想违命,也不会逃避职责,只是觉得你当国君,能让先王和列祖列宗更放心。”
伯夷见说服不了叔齐,就独自一人逃走了。
叔齐见伯夷逃走了,知道他想迫使自己即位,竟然也逃走了。
两人都走了,而国君的位子又不能空着,无奈之下,大臣们只好在那些兄弟中另选了一个当国君。
不久,叔齐找到了伯夷,他们听说周国的西伯昌因为善待老人而名扬天下的事情,就想去投奔他。可是,当他们赶到周国的时候,西伯昌已经去世了。
西伯昌去世后,他的儿子周武王即位。他把父亲追谥为周文王后,率领大军,准备去讨伐商纣王。
伯夷和叔齐知道这件事后,赶紧堵在大路上,阻止周武王发兵。
他们说:“纣王是天子,你是个臣子。臣子怎么能讨伐天子呢?这可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啊。”
武王左右的将士听了这些话,非常气愤,他们拔出剑来,想杀掉他们。正在这个时候,太公望赶到了。他对大家说:“他们是两个仁义的人啊,千万不要伤害他们。”
太公望还亲自搀扶他们起身,派人把他们送走了。
几年之后,周武王平定了天下,推翻了商纣王朝的暴政,建立了强大的周朝。
伯夷与叔齐认为,自己成为周朝的臣民是一件可耻的事,更朝换代不应该是这个样子。为了扞卫自己的气节,他们发誓不吃周朝的米,隐居在阳首山,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中条山脉西南端的某个地方,靠采摘野菜充饥。
伯夷写了一首歌,歌中说:“登上西山啊,采摘那里的野菜,以暴臣取代暴君啊,还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神农、舜、禹的好时代已经过去了,可我们的归宿在哪里?唉,我们快要死了,命运对我们实在不公平……”
不久,他们就饿死了。
“不食周粟”这句成语讲的就是伯夷、叔齐的事情。世人肯定了他们的节义仁德,同时也指出了他们那有些愚顽的固执。
帝王传奇故事篇三
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巩固政权。他改革了官制,首创了科举制度,修订了刑律,对贪官污吏采取了许多严厉措施,使国家出现了一派兴旺景象。
隋文帝有个毛病,就是火气太大,动不动就爱发脾气,一发脾气就要下圣旨,乱杀人。
对于这些,执管法律的大理寺官员们谁也不敢吭气。有时明知皇上杀的是好人,也没有人敢站出来讲一句真话。这天,御林军在街头巡逻时抓住两个用破损纸币兑换合格钱币的商人。这之前,朝廷曾三令五申,不准使用次市,两个商人胆敢违抗圣命,这还了得。
案子传到了皇宫,喝得半醉的隋文帝听说此事,火气不打一处来。二话没说,把桌子一拍:“斩!”
执行问斩的命令到了大理寺少卿赵绰的手里。他是专门办理这类案子的,越想越不对头,马上去见隋文帝,为两个商人求情。隋文帝问他为什么,赵绰回禀道:“两个商人犯了罪,理应受罚,但法律上只规定用木板打屁股,说什么也犯不上杀头之罪呀!”
隋文帝听了火冒冒的。心想,一个堂堂的天子,还受你小小的赵绰管束,笑话。他白了赵绰一眼,喃喃地说:“朕已下达了命令,你只管执行就是了,罗嗦什么!”
赵绰把脖子一梗:“陛下,可你忘了,刑律也是按你的旨意制定的,怎么能违背呢!”
隋文帝冷冷地说:“刑律是对的,朕现在下的命令也是对的,与你无干!” “怎么能说与我无关。”赵绰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据理力争,“陛下,你让我执掌大理寺,现在碰上这件不依刑律乱杀人的事,我能不管吗?”
“住口。”隋文帝气得胸脯一起一伏,指着赵绰怒斥,“怎么,你真想撼大树吗?太自不量力了。”
赵绰毫无惧色:“我没敢撼大树,也没想撼大树,只想规劝陛下改变主意。”说到这里,他已是满眼泪水了,“其实,臣何尝不是为陛下好,怎么谈到撼大树不撼大树呢?”
隋文帝看都不看他一眼,在心里嘀咕:“要不是看你立过功,今天定饶不了你!”他打鼻子里哼了一下,袖子一拂,扬长而去。
文武官员纷纷散去,唯有赵绰孤单地立在殿上,一直到夜幕降临的时分。
赵绰回到家,心中依然不得平静。他连夜在灯下写了封奏章,又将刑律的部分条款认真抄写一遍。第二天一早上朝时,呈给了皇上。
隔了一夜,隋文帝的酒兴已过,加上皇后的劝说,心里的火气已消了许多,头脑也清醒了。他仔细看完了赵绰的奏章。一条条重温了自己制定的刑律,把脑门直拍:“哎呀,我怎么这样胡涂呢?“他立即下了一道圣旨,取消了杀人的命令。
两个商人绝路逢生,一起跑到赵绰府上,跪在地上感谢赵大人的救命之恩。赵绰伸手把他们扶起,连声道:“我哪有本事救你们,救你们的是刑律,是回心转意的皇上!”
这件事很快在朝廷内外传扬开来。于是,赵绰的威望更高过了没几天,隋文帝接到一封告密信,说一个叫辛亶的官员在家中大搞不法的迷信活动。
隋文帝火了,不问青红皂白,大笔一勾,命大理寺把他处死。
当时赵绰正巧到外地巡察去了。
离行刑的时刻仅有半天了。赵绰风尘仆仆地回到京都。听说此事,连家也没回,捺起袍服直奔大殿,往皇上面前一跪,大声道:“辛亶有错,但不犯死罪,大理寺不能执行皇上的命令。”
满朝文武个个伸颈侧目,面面相觑。他们知道,当这么多人的面抗拒圣上是有杀身之祸的,这个赵绰上回差点丢了乌纱帽,这回又来自讨苦吃,真是活得不耐烦了。几个对赵绰怨恨的官员在一旁冷冷地窈笑,等着皇上下旨。
一股火气又在隋文帝心中升腾,抚着龙桌的手指在不停地抖动,正想发作,想想又忍住了。堂堂的一国之君,当这么多人的面大动肝火像什么样子。
他怒力克制着自己,一字一顿地说:“赵绰,如果你真想救辛亶,你也就别想活了。”说着陡然大叫一声:“来人,把他给我拖下去,斩!斩!斩!” 文武百官被吓得一跳。
赵绰也被吓得一愣,但很快镇静下来,他大笑两声:“好啊,我终于有了这个结果。”
当刀斧手把他拖到汉白玉台阶上时,他还挣扎着扭过头声嘶力竭地喊:“陛下可以杀我,但不该杀辛亶,不能违反你自己制定的刑律。”
他的脸憋得乌紫,脖子上的青筋活像几条蠕动的蚯蚓。隋文帝看他嘴硬,当场叫人剥去他的官服,一直把他推到午门外。
开斩的时间到了。执刑官问他还有什么话说,赵绰跪在地上,挺着胸脯道:“只有一句话告诉陛下,为了执法,我死而无憾。”
就在这时,大殿上的文武官员齐刷刷地跪在皇上面前,有的泪流满面,有的低声嚼泣,有的大声疾呼:“求皇上免赵绰一死。”
隋文帝看看这个,瞅瞅那个,再瞟瞟午门外赵绰那憨直的背影,头脑里乱成了一锅粥。他沉吟了一会,忽然笑了一下,挥手说:“别杀了赵绰,先把他关进大牢,等等再说。”
半夜里,隋文帝从梦中惊醒,眼前仿佛出现赵绰那扭头呼喊的神态,他惊恐不安,问自己,我怎能在一怒之下处置一个忠臣呢?他再也睡不着了,天亮时亲自赶到牢门口,要见赵绰。赵绰被放了出来,见到皇上,赵绰还没开口,皇上抢先道:“朕向你赔礼来了,让你受委屈了。”他在早朝时向文武百官说明自己的心情,表扬了赵绰的忠贞。
赵绰手下有个叫来旷的官员,是个心怀叵测的小人。他发现隋文帝几次流露出对赵绰的不满情绪,背地里给皇上上了一份奏章,说赵绰执法太宽,放了许多坏人不说,还经常跟皇上对着干,这样下去,皇上还有威望吗?如果让他来担任大理寺的少卿,一定干得比赵绰好十倍。
隋文帝看了,心中怦然一动,想起前两次赵绰对自己的态度,很不是滋味,觉得来旷说的有理,不如叫他来试试看。反正大权在自己手中,怕什么。
来旷很快得势了,他洋洋自得,又连续3次向皇上写了几份奏章,说他通过巡查了解,不少罪恶多端的犯人本该处死,都因为赵绰受了他们的好处,把犯人统统放了,让他们没得到应有的惩罚。
隋文帝看了这些奏章,心里十分纳闷。赵绰是常在他面前耍牛脾气,但那毕竟是为朝廷的兴旺啊!他了解赵绰,是不会干那种事的。于是,他派人深入调查,一查便水落石出。原来是来旷在诬陷好人。这下,皇上真的动怒了,把桌子一拍,下令将来旷处死。
执刑的任务又落到赵绰的手里。赵绰深感不安。从个人恩怨来看,赵绰完全可以按皇上的旨意将来旷推上断头台,但对照刑律,来旷够不上死罪。
怎么能问斩呢?他向皇上表自了自己的意见,隋文帝瞟了瞟赵绰,心想,这个赵绰,真是越老越胡涂了。我帮你除掉仇人。你怎么还来为他讲情呢?他摆摆手打断了赵绰,不愿再听,转身向后宫走去。
赵绰紧跟几步,见皇上不理他,便改口道:“陛下,我再也不讲来旷的事了,另外有件急事..”
隋文帝信以为真,便叫他跟了进去。。
一进后宫,赵绰往地上一跪,诚恳地说道:“陛下,我犯了三条大罪啦!”
皇上一惊问他怎么回事,他便侃侃而谈:“第一,我身为大理寺少卿,没管好下面的官员,致使来旷触犯了刑律。第二,来旷不犯死罪,但陛下却要将他处死,我没尽到据理力争的责任。第三,我求进后宫,用谎言骗了皇上,犯了欺君之罪!”
隋文帝哑然失笑:“赵绰哪赵绰,你对皇上真是赤胆忠心,朕还有什么理由不听你的劝告呢?”他终于接受了赵绰的意见,撤消对来旷执行死刑的命令,改判为革职流放。
长期的相处,隋文帝更加佩服赵绰那刚正不阿公正严谨的执法精神。他常常把赵绰找来,叫他谈谈自己的想法,并要赵绰用刑律来要求他。隋文帝的儿子秦王杨俊背着他在外面建造一座华丽的宫室,他知道后不但撤了儿子的职,还把他关了起来。这时,很多大臣都来为杨俊求情,都说处理过重了。
隋文帝却说:“我是一国之君,不只是几个孩子的父亲。所以我只能按一个刑律办事。照你们说的,难道要大理寺为皇子们再制订另一种刑律吗?”大臣们听了,个个哑口无言。他们知道,是在赵绰的影响下,皇上才变得这样公正无私。
帝王传奇故事相关文章:
1.帝王励志故事
2.关于乾隆的传奇故事
3.关于雍正的传奇故事
4.古代选妃子的过程视频(2)
5.北大大学生必看的书籍
6.古代历史皇帝故事精选
【帝王传奇故事】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