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找感觉

时间:10-19 现代故事 提交错误

大家高兴之余,又很纳闷,这个城里的大老板为啥对秧歌队情有独钟?就为了找回童年的感觉?这付出也太大了吧?可是大家跟他不熟,也不好多问。大家约好了第二天早上八点在刘发家的大院集合,排练场地就定在刘家。他家的院子大,跑得开。

第二天不到八点,人就到齐了。这些生活在乡下的老人,仿佛被唤醒了青春,眼睛里充满了神采。但却出了一个问题,道具和服装出了问题。鼓被耗子嗑了洞,衣服一扯一个口子——秧歌服颜色鲜艳,料子滑溜,质量却很差,放了二三十年,不霉才怪呢。

大家正在七嘴八舌商量怎么补救,林老板到了,乐呵呵地从车后备厢抱出两个大包裹,里面都是色彩艳丽的秧歌服、彩扇、手绢,一应俱全。

排练开始了,大家虽然老了,可基本功的底子还在,喇叭匠的曲子还不跑调,打镲敲鼓的人手也不抖,地出溜儿又不用踩高跷,才一天下来,就已经有模有样了。

最有趣的是,大林也穿着一身鲜艳的服装上了场,他扮的是媒婆:头上戴着假发疙瘩鬏儿,涂着艳丽的腮红,左手挎着竹编篮子,右手执着长长的烟袋锅子——他有点儿跟不上节奏,时不时还顺拐,给大家增添了不少笑料。有人恍然大悟,说,看来大老板是为了图一乐,才舍得为咱们花这些钱,咱就是陪人家乐呵的!

这话传开了,大家都觉得有道理,兴高采烈地说,这事儿要瞒着孩子们,等他们回来过年,给他们一个惊喜。

第二天,有几个跟着孩子在城里养老的老队员也被叫回来了,几天下来,秧歌队已经有三十多名队员,接近当年的规模。

在嘹亮的唢呐声里,除夕到了。初二一大早,大林开着车赶到了秧歌屯,队员们早已经集结在刘家院子里,刘发的儿子媳妇满脸喜气,同时点燃了两挂鞭炮,又放了六个二踢脚和六个烟花,取“六六大顺”的寓意,唢呐声中,秧歌队开始扭起了第一场大拜年秧歌。村子里家家户户大门洞开,人们穿着喜气洋洋的新装来到刘家。

进入实战,队员们仿佛回到了当年,扇子手绢舞得翻飞,动作灵活得根本不像是一群老人。二十分钟后,队员们出了刘家,进入第二家开始大拜年,例行的放鞭炮迎请之后,有的年轻人看得眼热,跟着下场顺手抢过谁的扇子或者手绢也扭起来。这也是这地方扭秧歌拜年的风俗习惯,观众随时可以下场参与。

一天一天过去,转眼到了初六,人们逐渐回城,下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初六是秧歌队拜年的最后一天,因为初七年轻人就要返城上班,过了初七,秧歌屯就恢复了从前的寂寞。

大家想给全屯每一家都送去祝福,最后一站是五保户老人杨三槐家。杨三槐前年就进了敬老院,他的小木屋已经快歪倒了。有人说,杨三槐都不在这儿住了,别扭了,怪累的,反正也没人看见。刘发摇摇头说:“三槐虽然不在这儿住了,可他的房子、土地,还都在秧歌屯。认落一屯,不落一邻,听说三槐的身体不大好,扭秧歌拜年图的就是一年里开个好头,保平安健康!”

于是,喇叭匠提起了沉重的喇叭,队员们扭动着疲乏的腰身,开始了最后一场大秧歌。

这一场结束,夕阳即将落下,队员们收起扇子和手绢,心里有点儿感伤。大林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大红包,给每个队员发了一个。

队员们面面相觑,刘发说:“林老板,这钱我们不能要。”

“为什么?我们不是说好了吗?”大林很奇怪。

“其实,我们更应该感谢的是你!是你的组织,让我们找回了当年的感觉。人到老了才知道,能够找回年轻时的心情,是多么不容易啊。我们收获这么大,还要你的钱,没道理呀!”

大林笑了,“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四十多年前,村子里有一个姓林的外来户,搬来没两年男的得病死了,女的领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过得非常苦。就在那年正月,小男孩每天追着秧歌队跑,回家跟妈妈哭着闹着要请秧歌队来家里扭秧歌。妈妈流着泪哄孩子,说咱家不是有头有脸的人家,人家不能来,来了咱也给不起赏钱。可孩子听不懂这些,怎么哄都是闹。邻居的秧歌头儿看见了,他跟队员们商量,破例在小男孩家扭了一场,却不肯收赏钱。那以后,每年春节,秧歌队都会给小男孩家免费扭一场拜年秧歌,连着好几年,直到他和妈妈搬回老家……”

刘发大吃一惊,紧盯着大林,突然一拍大腿:“对,是你!你是住我家邻居的小林子!你妈呢?还好吧?”

大林的眼圈红了:“我是小林子,我妈前不久去世了,临终前念念不忘秧歌屯。我很后悔,没早点儿带她回来看望大家。这几十年里,无论我做什么,都不会丢掉一份善念,也因为这份善念,我在事业上得到了很多帮助。这可能是我成功的秘诀吧,而这秘诀,正是来自咱秧歌屯的传承……”

【找感觉】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