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探索内心和谐与世间责任的完美融合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图片|画家李志弥
出生不是逃避、不是拒绝、不是简单的放手,也不是一个人远行、尝到孤独后的觉醒;
真正的超越就是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的心才能与天地的韵律相协调。你可以肩负并接受这个世界上的责任。你也可以用一颗柔软慈悲的心来分享一个普通人的快乐。和痛苦。
生在世间就是进入世间,在世间就是拯救自己。当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如果我们只知道上山、煮菜、挑水,即使我们闻到了人间的烟火气,也无法体会到人世间的幸福和自给自足。世界。
一个人要想在尘世生活中尽力照顾好自己的内心,首先必须接受自己在这个生命体系中的角色和地位;出离心的心需要建立在对自己身份、身、意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我们要懂得分享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保持开放的心态,时刻警觉和提醒自己不要被固有的习惯和长期积累的惰性所主宰。
保持这种平衡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应对生活中面临的压力,甚至包括一些未知来源的精神焦虑。不要太快说不,不要急于下结论,也不要给自己贴上标签。
一位在大理隐居的女孩说:刚来大理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年轻无知的旅行者,看重的是装备。在博爱路上,我看到了很多当时年轻人开的小店。他们都坐在路边。我一边喝啤酒、抽烟,一边在台阶上晒太阳。我心想:哼,你不思进取,大学毕业了吗?你就是社会的废物!没想到,没过两年,我又坐在同一个地方,喝酒抽烟。晒着太阳……心想,当个废物真好!
这个笑话很好笑,因为它道出了很多人纠结的心:——,是生在世上,还是加入世间,这是一个问题。我们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似乎“世界”的一侧是滚滚红尘,另一侧是仙境仙境。有一个“我”站在中间,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似乎“世界”里有名利,就足以实现一个人的一切价值;而“世界”之外有闲适和知足,悠闲地在世间徜徉,中间的“我”想要什么?
似乎我们注定要在“世界”中经历生命的跳动,不得不臣服,放弃某些原则;但离开“世界”,我们就会找到生命的终极意义。
所有与之抗争的人,此刻都被陶渊明、竹林七贤、李白附体了。真的,你并不孤单。从早上出门的那一刻起,你要穿过城市的车流,你要面对老板、客户、同事,你要想方设法升职加薪,你要为房租和房产发愁。还得被父母逼着结婚……
“世界”就那么真实而厚重地摆在你的面前。你渴望去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过一种清心寡欲的生活。但很多时候,也只是想想而已。日子只能在无数的想象和放弃中来回。
真的没有其他出路吗?
于是我们开始问这个问题:——“世界”在哪里?这对每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退出和进入真的是如此不相容的选择吗?最重要的是,我们该何去何从?
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无论是山上还是球场上,都没关系。
中国隐士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安身立命、专心致志。首先,安身立命就是为自己的“身体”在世界上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只要你有合适的位置,无论是山还是庭,差别并不重要。二是全身心投入,实现灵魂的自由。
嘉宾介绍
周语作家,现居西安。我喜欢读书,听水滴声、钟鼓声、鸟鸣声,晒太阳,爬山。目前从事宗教精神书籍的创意写作研究和出版。作者包括《指间流水》 《汉语春秋:中国古典人文意象随笔》 《白云深处:终南山隐士的十年生活》等
心探:中国文化中的隐士传统源远流长,其根源似乎可以追溯到老庄哲学。您认为中国隐士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什么?它所追求的根本价值是什么?
周宇:中国隐士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如何保持并达到身心内部各种能量的平衡。这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所强调的天人合一。它强调我们作为孤独的个体,应该用温和、朴素、原创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来呵护自己的内心。
也可以一言以蔽之,它的核心精神就是安下心来,全身心投入。
首先,安身立命就是为自己的“身体”在世界上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只要你有合适的位置,无论是山还是庭,差别并不重要;
中国先秦文化中有很多“养身”的身体哲学思想。追求心灵的自由,也是中华文化关于灵性、身心平衡的大智慧。
二是全身心投入,实现灵魂的自由。这是一个摆脱物质生活和消费符号、权威、制度束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追求自由的人会选择多种符合自己性格的生活方式来摆脱外界的束缚,或者沉醉,或者参禅,或者云游等等。生活方式逐渐构成了隐士文化的主题。
如果用现代语言来说,中国的隐士文化就是中国人的生活智慧。既然是一种生活智慧,那么它的根本价值就是为我们提供一种安心、安定的方式。从宏观层面看,如果没有隐士文化来缓冲和调节来自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压力,我们的身心就会在失去平衡时不知所措。
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哲学。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平衡身心力量的方法,带我们远离各种压力和符号的世界,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实现身、心、灵的发展。
探心:隐居之风在魏晋南北朝时达到顶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竹林七贤。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解读,当时的文人为何如此崇尚隐逸、超然呢?
周宇:一般来说,隐居可能是由于一个人的心智和性情固有的独特性而自然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但在竹林七贤时代,隐居更多的是身、心、灵的自发选择。逃避不断变化的现实的社会现象。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以及隐居一旦形成社会现象在社会关系中的蔓延和影响。
当时社会动荡,文人都在寻找出路。其传播效应与微博、Facebook等新媒体的影响力一样具有感染力。比如说,一个原本不想隐居的读书人,他对隐居的智慧和理解还不够。但如果像竹林七贤这样的人物隐居,从社会心理角度看,也会形成一种影响公众的风气。
此外,在乱世中,还有一种被动躲避世俗的“躲”。事实上,无论乱世与否,这些盲目自保的“隐士”中都有一定比例。如果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身心需求,而随波逐流地隐居山林,可能会抑制个体内在的身体、心理和精神的成长。
内心探索:入仕与隐居的矛盾是中国传统文人挥之不去的情结。这种矛盾也可以归因于儒家的世俗哲学和道家的超验哲学之间的差异。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融入世界和离开世界最基本的看法是什么?
周瑜: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出身、入世的各种基本观点,散落在各个人物、流派的思想中。很难去划分和概括……我认为这些最基本的观点有两个方向:一是心安理得;二是心安理得。二是心态平和。
具体来说,第一个基本观(入世)就是要实现这个世界的生命价值,所以我们重视参与这个世界的生活。第二个基本观(超越)是实现身心回归自然,终极价值指向另一个世界,或者彼岸。
在中国文化中,离开和融入世界的第一件事就是安定下来,安定下来,这指的是天地。我们是生活在这天地间的道场里的普通人,有七情六欲。能够了解其中某一方面的智慧,就意味着我们殊途同归。孔子和老子(无论是在世间还是在世间)都分享身心平衡的智慧。
作为普通人,我们就像植物一样,生活在天地之间、日夜之间。风雨有春有秋,我们有生命的轮回,不断的成长。在我看来,有一种人生智慧是与生于世、进入世间密不可分的。不同的道路通向同一个目的地。
“隐”不是外在形式,而是身心的内在平衡
内心探索:具体剖析历史上著名的隐士,如劳苦南山的陶渊明,傲居竹林的阮籍、嵇康等人。这两种隐居状态有什么区别?怎么理解“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庭”呢?
周瑜:陶渊明隐居南山。他的生活方式与阮籍、嵇康相似:饮酒、吟诗、隐居山林等。
但差异更值得注意。无论陶渊明隐居的心情和原因如何,他的隐居更接近于田园生活的自然精神;
陶渊明赏花、饮酒、弹五弦。他的隐居状态,有点类似于远离城市、远离物质、远离官僚后的悠闲旅行。阮籍和嵇康的隐居状态充满了焦虑,更加被动。毕竟,他们仍然要经常面对来自官僚机构和缺乏权威的压力。
我想无论在哪里隐居,正式隐居,住在山里,种点菜,晒晒太阳,就是一种乐趣。如果没有对自身内在身心力量的深刻认识,隐居只是一种外在形式,成为消费文化所倡导的文化消费。
隐居可以为我们的身体、心理、灵性和内在平衡提供一个启发性的环境。山水、原生态环境可以帮助我们治愈各种紊乱的意识;但真正的隐士不会在自家农场门口挂GPS卫星定位。然后系统会告诉你他隐居的山有多高。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庭”。这句话也告诉我们,“隐”是一种人生智慧。一旦我们的身心意识成长到能够应对外界压力的程度,那么隐居在哪里就不再重要了。
心灵探索:您在《白云深处》一书中,对终南山现代隐士的生活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详细的描述。您认为终南山的隐士传统有何独特之处?现代终南山的隐士如何理解出入世间?他们追求什么人生境界?
周宇:终南山隐士传统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唐代,甚至更早,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传统。它的隐士传统并不是受某个教派或个人的影响而形成的。儒释道的隐士有各种类型,在一座山的许多山丘上也有长期居住着不同类型的隐士。
就我接触过的现代隐士来说,他们不太注重生在世间和入世间的区别;他们追求的人生境界就是回归自然的山野世界,亲身实践,忘记对物质的各种无理执着,让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一个快乐的农民。对于隐士来说,离开世界和进入世界并没有什么区别。
他们住在山里,种菜、劈柴、挑水、采药。他们早睡早起。他们中的许多人一日两餐,追求简单适度的生活。这种生活状态看似简单,但如果你能做到,你的身心节奏就会与自然和谐,你内心的混乱和杂念就会减少很多。
心灵探索:现代人生活在忙碌喧闹的生活状态中,总是对隐居山林、回归田园有很多的遐想和向往。根据您对终南山隐士生活的了解,我们对于所谓的“重生”是否存在一些误解?我们能否在尘世生活的秩序中培养并保持一颗出离心的心?
周宇:我觉得出生不是逃避,不是拒绝,也不是简单的放手,也不是一个人远行到天涯海角尝到孤独后的觉醒;
真正的超越就是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的心才能与天地的韵律相协调。你可以肩负并接受这个世界上的责任。你也可以用一颗柔软慈悲的心来分享一个普通人的快乐。和痛苦。
生在世间就是进入世间,在世间就是拯救自己。当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如果我们只知道上山、煮菜、挑水,即使我们闻到了人间的烟火气,也无法体会到人世间的幸福和自给自足。世界。
一个人要想在尘世生活中尽力照顾好自己的内心,首先必须接受自己在这个生命体系中的角色和地位;出离心的心需要建立在对自己身份、身、意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
【探索内心和谐与世间责任的完美融合】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
用户评论
这句话说得真好!很多人都觉得出世就是离开人群,到偏僻处修行,其实真正的人间清醒才是在世界的喧嚣中找到自己的平心静气。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的对,不逃避现实问题,认真承担责任才能做个有意义的人。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入世的智慧是需要去锤炼的,才能慢慢明白如何更好地与这个社会和谐相处。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这个世界贡献一点力量,让生活更美好。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与天地相和,是一个多么理想的状态啊!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生活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用我们的行动去温暖这个充满爱恨情仇的世界。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责任也是一種修行吧,通过承担责任,我们可以更加认识自己,也能够更好地成长。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世界本身充满了矛盾与冲突,但我们不应该因此放弃对人性和善良的追求。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也许真正的出世就是不断地去磨砺我们的心,使其变得更加纯粹和坚强。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句话让我想到很多佛教的话语,修行离不开世间的一切,我们要学会用智慧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越来越觉得人生不在于逃避责任,而在于如何更好地履行责任,把自己的力量汇聚到一起,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心性的平和,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入世与出世不是对立的概念,两者互相影响,相互促进,最终让我们走得更高、看得更远。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责任感是一个人的修养和追求,只有承担起责任,我们才能真正地拥有自由和幸福。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人生路漫长,我们要学会用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世界,并为这个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句话很有哲理,让我对人间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的确,心如果沉淀得下,能够在纷杂的尘世中保持独立思考和觉悟,就是一种出世的境界。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承担责任是我们作为个体应有的觉悟,也是我们对社会负责的一种体现。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我们都能明白这句话的道理,用自己的行动去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