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城市里的孤独守望者

时间:08-01 故事会 提交错误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都在广泛关注农村留守老人。其实,在城市里有这样一群老人,他们的境况也同样令人担忧。他们与子女或他人缺乏直接交流和面对面的沟通,在钢筋水泥浇灌的城市里寂寞地生活,成为繁华城市里的孤独守望者。
  
  牛郎织女,不再美丽的神话
  
  “老伴老伴,老来伴!”这是夫妻间白头偕老的最美好愿望,可现实却使他们成了老“牛郎织女”。
  
  “我老伴到成都去照顾孙子了,我一个人在家真孤单啊!”记者在兰州市七里河区上河苑小区见到张平国老人时,他说的第一句话,让记者感到了一丝心酸。
  
  今年63岁的张平国只有一个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成都工作,五年前结婚生子。有了孙子,老两口别提多高兴了。当儿子提出要他们过去帮忙带孩子时,他们一口就应承了下来。因为儿子家并不宽敞,加上老张当时还未退休,因此,老两口商量后决定让老张的老伴一个人过去。
  
  “没想到,老伴这一去竟然就是五年。这中间老伴也想过回来,可是孙子离不开她,几次回来了,不放心孙子又匆匆忙忙赶回了成都。这五年来我的日子别提多难过了,每天一个人吃饭、看电视、睡觉,病了没人管,冷了没人问,想与老伴说个话都成了奢望。”说到这里,老张的眼眶有些发红,用手擦了擦眼睛。
  
  “结婚30多年,我们从来没有分开过。我每天都不愿意回家,因为一回到家,看到家里冰锅冷灶的,心里就更难受了。”老张说,“不过老伴身在异地,比起我来更不容易,再加上她和儿媳妇关系处得也不是很好,遇到心里不痛快时,连个诉苦的人都没有。不知道这种两地分居的日子还要过多久,现在就盼着孙子快快长大。”
  
  今年70岁的赵秀云老人和老伴一直生活在甘肃天水市。在老人的赡养问题上,两个儿子曾出现了一些争执,最后想出一个“办法”:承包制——大儿子负责照料母亲,小儿子照料父亲。就这样,三年前两位老人分别住到了两个儿子家里。
  
  “刚开始跟老伴分开来兰州的时候,我是饭吃不下,觉睡不好,更没个可以说话的人,天天就挂念着远在老家的他。因为长途话费太贵,也只能偶尔打个电话听听老伴的声音。我腿脚不灵便,一年与老伴只能见两三次面,还要等到儿子工作不忙了才行。孩子对我很孝顺,吃的穿的应有尽有,可我就是心里面难受。”赵大妈哽咽着说道。
  
  老年子女,力不从心的孝道
  
  随着人均寿命的增长,百岁老人更是在逐年增多,照顾父母的儿女们都已年过花甲,等于是老人照顾老人。
  
  每天早晨9时左右,在兰州金轮广场附近的铁路小区内,总会看到一位腿脚不太灵活的老太太搀扶着已到暮年的父亲在院内散步。这两位老人就是65岁的乔建国和她109岁的父亲乔礼堂。据城关区老龄委介绍,乔礼堂现在是兰州市年龄最大的老人。
  
  记者见到他时,他和女儿刚从院子散步回来,乔礼堂老人躺在沙发上休息,乔建国则坐在另一侧的沙发上织毛衣。乔礼堂老人的听力不太好,但看到记者后,老人还是坐了起来,并不时地把耳朵凑过来,用眼睛仔细地盯着记者的嘴巴,试图听清楚记者和乔建国的谈话内容。
  
  乔建国告诉记者,她今年65岁,自从母亲1998年去世后,她就开始照顾父亲的生活,现在已经十多年了。父亲是一个乐观向上、思想豁达的人,他生有四个子女,老大参加过抗美援朝,老二早年遭遇车祸,现在老人身边只有自己和三哥了。“父亲以前当过兵,当过铁路工人,受过很多的苦,但都没有被生活的苦难压垮。”乔建国称。
  
  多年来,乔建国悉心照顾着年迈的父亲,却忽视了自己的健康。上个月,她由于头晕,走路时不小心摔倒,被家人送到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住院,住院期间又查出患有严重的高血压、脑梗塞,并且心脏也不太好。但病还没好利索,她就急着出院了,因为父亲还等着她来照顾。
  
  老年漂泊,无可奈何的选择
  
  如往常一样,67岁的宋德利独自一人来到兰州市城关区南滨河路,找了一处阴凉,点燃一支烟,沉默不语,抬眼望着滚滚黄河水。
  
  宋德利来自甘肃定西市,一年前,老伴因病去世,在兰州某国企工作的儿子便把他接到了兰州。然而,儿孙绕膝、衣食无忧的城市生活却始终无法让宋德利开心起来。
  
  这样从一个熟悉的环境“漂”到一座陌生城市的老人越来越多,面对生活习惯差异、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社交圈子缺失等问题,“老漂族”陷入了深深的困惑。
  
  “来兰州以后,我发现没有了熟人,可这么多人,我却找不到一个可以聊天、谈心的人。”宋德利苦笑着说道。老伴去世时,当时情绪低落,又想着每天都能见到孙子,老人便欣然答应来到兰州。然而,他怎么也适应不了新的城市生活。
  
  孤独离世,最后的心路有谁知
  
  2012年7月23日,一位老年男子“失踪”数月,其朋友上门寻找数次未果后,叫来开锁公司打开房门才发现,该男子早已死亡。
  
  住在4楼的马女士说:“我们都没见过这个老人,出事了我们才知道的,估计负责这栋楼的楼长对老人的情况比较了解。”
  
  楼下一超市的老板娘说:“那个老人我们平时都不太注意,他很少出门,就是偶尔出门也就是去马路边的粮店里买些面条就回家了,由于不认识,我们都很少与他说话。”
  
  老人在这里居住多长时间了?记者问。“不长,就是个一两年的时间,他个子不高,黑瘦黑瘦的,走路时常常还佝偻着身子,从表情上看,那老人的身体不是太好。同时,老人也从不主动和小区里的人说话,默默地出门后不多一会儿就又默默地回来了,不知道他出门去干啥?怪可怜的。人老了,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子女时时来看望老人,情感需求是老人最大的精神奢望,《常回家看看》那首歌唱得真好。”超市老板娘说。
  
  “其实,老杨有一对儿女,女儿远嫁河南,儿子说在雁滩啥单位上班,儿子具体做啥老杨没说过,但不论是儿子还是女儿都从没来看过老杨,老杨很孤独。我见老杨是今年正月初四的下午,看上去和平时没什么两样,见他手里提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一点面条。当时我还开玩笑地问老杨‘今晚做啥好吃的呢?’老杨把手里的塑料袋扬了扬说,‘没啥好吃的,就面条呗!’前些天我在打扫卫生时就嗅到一股难以名状的臭味,谁都不往那儿想,谁知道老杨会出事呢?”楼长的老婆马雪兰说。
  
  认识老杨的李女士说:“老杨的老伴很早就去世了,以前在我们雁滩这边修自行车,两年前的冬天才搬到上徐家湾的。我也是在修自行车的过程中认识这位老人的,老人很可怜的,我有时候做点饭菜和孩子一起给老人送过去。没有想到,老人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走了。”  

【城市里的孤独守望者】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