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性朋友减肥,赘肉没减掉多少,却总结出一套人生哲理来。她说,她现在一天的进食量是往日的一半,宁可少一点欠着一点,舒服,胃有空间心灵才有空间。
做人也是这个道理。她说,自己以前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凡事追求百分之百的满意度,可往往事与愿违。比如,朋友做了错事,她不予原谅,搞得朋友尴尬,自己疲惫。后来,她渐渐想通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此,自己也就多了一些包容,多了一份坦然。
半饱,不仅是对朋友的包容,更重要的是自己做事的态度,积极但不求十全十美,尽人力,听天命,不跟自己过不去,不给朋友找别扭,对人对事,半饱即可。这样的人生,豁达而从容,宽厚而仁爱,幸福且美好。当你要求自己尽善尽美的时候,反而束缚了前进的步伐。
香港人欧阳应霁在《半饱——生活高潮之所在》一书中说:“半饱是一种完美的缺陷。一半的希望,再加上一半的耐心,才是一整片蓝天。对现实保持一种满足,对未来保有一分好奇,相信生活里头总有更好玩的事情,会在下一个阶段出现。”
因为半饱,呵护好自己的肠胃以及让精神时刻处于一种半饥渴状态,能让每一口美味的食物到达口中时得到最大的享受;因为半饱,当你在下一个街口发现新美食的时候,才会有期待的喜悦与品尝的热情。
一位科学家拿两窝小白鼠做过一个实验:一窝给予充足的食物,另一窝只给予少量食物,结果饿鼠的寿命是饱鼠的两倍。
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动物或人類的寿命与摄入食物量成反比,或许,半饱才是最恰当的生命状态,古人就总结出“不饥而食、食不过饱”的养生之法。
半饱的人生,表面上看是亏损的,实则是丰盈的。
陶渊明辞官归故里,与夫人翟氏一起耕作,安贫乐道;美国作家梭罗为躲避世事纷扰,独居瓦尔登湖畔,搭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简朴自然的生活;被誉为“最美中国人”的河南菜贩王超华,拾金不昧,在寒风中苦等失主,“再困难也要做个堂堂正正的人,靠自己双手挣钱过日子才舒坦”。他们,都是半饱人生的典范。
清心自律,不存贪念,取舍有度,方为做人的上乘境界。只是,尘世中的人啊,又有几个能够忍得住眼前的饕餮盛宴呢。
【半饱的人生】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