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王东明王国维之不易,曾告诫子女要远离政治漩涡

时间:04-25 民间故事 提交错误

王国维的预言

1927年6月2日,国学大师王国维在颐和园投湖自杀。 当这个坏消息传到城里时,学术界所有人都感到无比震惊。 王国维在留下的遗书中说:“一死仅剩五十年,经此一事,再无屈辱。” 王国维的一生是漂泊的。 1925年,他被聘为清华大学教授后,一家人终于过上了相对安定的生活。 然而,这个时期只持续了短短两年。 他的去世使他的妻子和孩子开始了离散的生活。

如今,王国维的子女中,只剩下他的长女东明皇后还健在。 长期以来,因为觉得自己的生活“无趣”,王东明始终不敢在别人面前提及自己的家庭背景,也“不敢着书立传”。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不知道她是王国维的大女儿。 女性。 王东明说,在她年近百岁的时候,她“突然想通了”,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了《自传》,回顾王氏家族走过的一百年。

早在五四运动时期,经常害怕“社会运动”的王国维就告诫自己的孩子远离政治漩涡。 他担心,在激进的思潮和激烈的政治争议的催化下,“最可怕的社会运动也可能出现”。 当时谁能想到,他的“预言”竟然成真,他的孩子们也被卷入了时代的漩涡。

从日本到清华

王国维一生结过两次婚。 第一代莫夫人(1907年在海宁病逝)育有儿子王前明、王高明、王振明。 第二任潘丽正1908年与王国维结婚,1965年在台湾病逝。育有儿子王季明、王慈明、王登明,女儿王东明、王松明。

汪东明1913年出生于京都,其父王国维旅居日本。 当时,王家已经有了四个男孩,女儿的到来给王国维带来了很多欢乐。 1916年,王国维回国,在上海“哈同花园”工作。 对此,王东明表示,当时父亲在日本经济并不独立,生活主要靠好友罗振宇的经济支持。 家庭人口众多,父亲渐渐觉得自己无力承担日常开支。 当时,罗振宇多年来花费大量资金印制书籍。 所以,父亲不想再给罗家增加负担,所以就提前回家了。

1925年,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成立,王国维终于得到了将多年积累的知识付诸实践的机会。 在动荡的时代,在梅贻琦等人的努力下,清华大学为一批学者创造了一个安宁的学术环境。 王国维的人生成就也在这里达到了顶峰。 现在回忆起在清华大学的日子,王东明感到怀念和悲伤。 令她怀念的是,她和父亲在清华大学生活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她却享受到了天伦之乐。 让她难过的是,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她失去了她最亲近的两个人——大哥和父亲。

王东明说,她的父亲最爱她的大哥王前明,但不幸的是王前明于1926年因伤寒去世,这件事给了她父亲深深的打击。 此后,家人就很少再看到他那张幸福的脸了。

飘零家族

或许是出于对大女儿的爱,王东明说,父亲在世时,她没有像哥哥们一样被送去上学。 而是把她留给了父亲,由父亲带领着读《孟子》和《论语》。 王东明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学完《孟子》,但《论语》刚读到一半,父亲就去世了。 这成为王东明永远的遗憾,他后悔自己没有跟着父亲好好学习。

王国维虽然国学造诣很高,但他并没有让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继承“衣钵”。 而是让大儿子考海关,让二儿子考邮政……对此,王东明说,父亲常常感到心慌。 在这个时代做一名学者并不容易。 你不仅常常要忍受时局动荡带来的流离失所和冲击,而且还常常为生计所困。 他希望孩子们能靠一技之长,不为生计发愁。

这是王国维的无奈选择吗? 还是他打算让自己的孩子们在时代的动荡中过上平凡的生活? 由于他很少表露内心的感受,所以王家的孩子们在小的时候很难清楚地感受到父亲的用意。

王国维去世后,汪东明随母亲离开清华大学,在家乡海宁过着平静的生活。 他读了小学和初中,然后去了松江女子中学。 1941年,眼看着日军即将侵占上海租界,一家人四处逃亡——王东明去了西安,六弟邓明去了昆明(五弟慈明去了昆明机床) 1939年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到工厂工作),我的姐姐宋明、我的三弟振明、我的四弟继明和他们的母亲去了青岛。

王东明表示,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宣告解放。 三弟王振明、四弟王继明被调往高雄海关。 妹妹宋明也在高雄海关、港务局、堡垒司令部合办的儿童学校任教。 ,我的妈妈也在这段时间到达了台湾。 1948年7月,她寄宿在五弟家。 当她得知妹妹就读的学校人手紧缺时,她想去那里教书。 恰巧她在浙江大学担任助教的六弟邓明正在放暑假,想去台湾旅游,于是姐姐两兄弟经过一天两夜的惊涛骇浪抵达高雄。

在高雄,王东明与母亲和几个兄弟姐妹住在一起。 她觉得“一家人终于暂时安定下来了”。 不久之后,六弟邓明回到了上海。 1949年以后,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海峡两岸隔绝数十年。 王东明等在台湾的家人也与留在大陆的二弟王高明、五弟王慈明、六弟王登明失联。

38年后重逢

由于早年的生活太过不稳定,直到1950年,年近40岁的王东明才经人介绍结婚。 其丈夫陈丙彦是1949年来台的国民政府官员。1953年春,在台北县永和镇(现新北市永和区)成立消费合作社,与王东明开始在那里从事物流工作,直至 1982 年退休。

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她开始与三哥、五哥、六哥商量在香港见面的事。 那年9月,几十年不见的姐弟终于在香港见面。 此时,兄弟姐妹八人中已有四人去世,剩下四人加起来“正好三百岁”。

二哥王高明曾经有机会在台湾与家人团聚,但他选择留在大陆。 1941年,已任邮政总局副局长。 1949年,邮政总局随国民党政府南迁台北。 他没有跟随,而是留在上海等待接待。 1949年改组后赴北京任邮政局长。 邮电部任秘书处副主任; 1952年,五弟王慈明也调到一机部。 1956年,他作为新政权选拔的第一批总工程师,被派去筹建首都量具刃具厂。 工厂,此后一直留在成都; 六弟王登明留在上海,历任上海医科大学教授、药学教研室主任。

正是在这次会面中,王东明第一次得知,她的二哥因为卷入了“朱学范、顾春范特务组”案,也和她父亲一样自杀了。 几十年前,作为一名父亲,王国维极力劝告孩子远离政治运动的漩涡。 当时,他常常担心中国会爆发“最可怕的社会运动”,为国家忧心忡忡。 谁能料到后来会这样呢? ,这些父亲的担忧竟然是预言,竟然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实现了?

返回清华大学

1990年,王东明的妻子陈丙艳在台北去世,享年89岁。为了排解悲痛和孤独,她制定了“五年计划”去中国大陆、美国等地旅行。 她从未忘记过清华园,一直把清华园视为自己的“故乡”。 1990年中秋节,离开大陆42年后,王东明第一次踏上了“回父母家”的道路。 在清华,学校安排王东明一行住在梅贻琦故居,参观期间还派专人陪同。 这让王东明感受到了“娘家”的“人情味”。

在台北的家中,整理父亲的遗物成为王东明退休后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每当我遇到任何有关父亲的信息时,我都会尝试将其剪下来并仔细阅读。时间越长,我对自己的了解就越深刻。” 对我父亲的感情和愧疚。” 就这样,她回顾了父亲和自己的经历。

当年她并没有认真跟父亲学习,但晚年看到父亲留下的文字,她总会伤心落泪。 直到这个时候,她仍然不想告诉任何人,她是王国维的女儿。 成都的五哥王慈明也和她一样。 除了一些同事之外,没有多少人知道王慈明是王国维的儿子,因为他几乎不提及自己的家庭背景,直到2006年,王慈明才被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其一“发现”。 原来,王国维的后裔已在成都“隐居”了50年。 此时,王慈明已经91岁了。

兄弟姐妹不断凋零,只剩下王东明一人。 看到父亲的学术被“重新发现”后越来越受到关注,她开始改变不写回忆录的想法。

【王东明王国维之不易,曾告诫子女要远离政治漩涡】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