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段宏:国学大师,有很诣,德才兼备的人

时间:04-24 民间故事 提交错误

“中国研究”到底是什么? 恐怕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 国学可大可小,小到诗词歌赋,大到儒释道。 凡是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都可以纳入国学的范畴。 现在很多人戏称国学就像一锅大杂烩,凡是能放进去的食材,只要肯煮的人,都能煮成美味佳肴。 至于有没有营养,你自己就知道了。

不可否认,国学是一个完整、丰富的文化学术体系。 只有那些一生隐居苦干,掌握了这个体系中的多种知识,造诣深厚,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冠以“国学大师”的称号。 例如,近一百年来,王国维、章太炎、梁启超、胡适、蔡元培、冯友兰等人,都曾是各自学术领域的开宗祖师。 他们创造了许多耀眼的学术高峰,被毫无异议地公认为国学大师。

季羡林

国学大师,犹如连绵不绝的高山。 他们不仅志存高远,在许多独特学科上创造了令人敬佩的高峰,而且心胸宽广,包罗万象。 观之,有一种纵深感,深不可测,一眼望不到边际。

像吴里奇峰这样在某一学科上创造了巅峰的人,学术成就过于单一,无法成为令大众信服的大师。 充其量,他是一位著名的学者。

在当今学术界,论知识,季羡林(1911-2009)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最重要的著名学者之一,从语言学、翻译、佛学、历史学,到文学、国学、教育学,他涉猎人文学科相关的多个领域,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出版了大量的书籍。 目前学术界能与他相比的学者确实很少。

季羡林雕像

而且他活到了98岁,很受人尊敬。 将他定位为当今文化界的榜样是没有争议的。

但究竟把他描述为文化人物还是国学大师,却存在争议。 因为他的学术成就不足以支撑这样的荣誉。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季羡林是世界著名的语言学家。 他精通汉语、德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吐火罗语、南斯拉夫语、梵语等12种语言。 他是当代不可多得的语言天才。

能够掌握如此多的语言,得益于他20岁时考入清华大学西方文学系,大学期间主修了四年德语。 业余时间,他坚持用德语写作和翻译德语作品。

季羡林和饶宗颐

也许是因为接触外语较早,所以他在后来的学习中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学习外语。 尤其是从1935年夏天开始,24岁的季羡林有幸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了10年。 这次出国留学,直接开启了他在语言学方面的天赋,让他探索出了一条同时学习几门外语、将每一门课程学得炉火纯青的好方法。 结果,他用这十年的时间,在语言学上打下了远超同时代人的深厚基础。 后来他的语言学优势自然就发挥出来了。

就连季羡林自己也承认,在德国留学的十年间,除了学习语言学之外,几乎没有接触过其他知识。 学习梵文时,他需要阅读一些印度古典文学,就像学习汉语时,他需要阅读唐诗、宋词、元乐一样。 但他人在异国他乡,出国留学的时间有限。 为了争分夺秒地学习语言学,他甚至阅读课外读物。 我抽不出时间读书。

季羡林翻译《罗摩衍那》

靠着这样的努力,到1945年回国时,他终于确立了自己的多国语言专家的地位。

后来的研究成果也证明季羡林一生的重要学术贡献大多集中在语言学方面,包括古印度语言研究、吐火罗语研究、佛教史研究、比较文学研究以及印度文学经典翻译等。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果。

尤其是在吐火罗语和佛教史的研究方面,例如他的学术著作《吐火罗文《扶理太子经》骈译》,以及《会见弥勒》的翻译和研究,都是非常具有开创性,填补了我国这些学术领域的空白。 由于这些学术成就的传播,他注定会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季羡林书法

但这些学问很难与国学联系起来。 他们和国学完全是两个文化体系。

如果季羡林被视为国学大师,不仅对同时期的其他国学大师不公平,对季羡林本人也不公平。 季羡林被冤枉的嫌疑很大。 就像一个人小提琴手很优秀,却想强迫别人弹钢琴,别人做起来不是很困难吗? 也会凸显不辨是非的常识性错误。

当外界将季羡林定位为国学大师、文化人物,并经常向外界宣传时,连季羡林本人都感到厌恶,因为他有自我意识,有民国文人的遗风。中国。 他无法忍受那些追求名誉的人。 ,他不想在历史长河中受到千万人的非议。

《病床杂记》

2007年,当散文集《病床杂记》出版时,季羡林终于站出来为自己澄清,他不忍心被误解,也不喜欢自己的身份被外界公开。 他用自己的知识向人们解释到底什么是国学? 什么样的学者才配得上“院长”的称号?

他进一步向世界人民宣告:请将“国学大师”、“学术界翘楚”、“国宝”三枚桂冠从我头上摘下来; 洗去泡沫,给我自由。

这才是真正的季羡林。 他一生倒霉不少,但他心直口快,敢于说真话,不怕得罪别人。 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值得当今所有学者仰望和学习。

【段宏:国学大师,有很诣,德才兼备的人】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