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钱穆:治学淹贯经史子集的史学思想

时间:04-08 民间故事 提交错误

被誉为20世纪国学大师的钱穆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少有的儒家学者。 其学问遍及经史,著述颇丰。 他的历史思想和学术思想早在20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任教时就已形成。 他也被誉为“百年中国史学第一人”。 钱穆的学术思想产生于20世纪,几乎与20世纪同步。 他的学识积淀深厚、博大精深,思想涉及历史、哲学、宗教、政治、经济、文学、教育、中西文化比较等广泛领域。 他在其他学术领域也取得了非常重要和引人注目的成就,声誉远扬国内外。 1990年8月30日上午,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钱穆在台北杭州南路新搬的住处去世。 他已经96岁了。 他一生着书80余部,计1700万字,尤以《刘向信父子年表》、《先秦诸子年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国史纲要》、《朱熹新学术案》以及晚年双目失明后写下的代表作《晚学盲语》。 钱穆去世后,余英时为已故的老师写下了这幅挽联:他一生都在召唤祖国的灵魂。 那时,麝化为尘埃,但无学画室里的香气却没有消散。 千里之外的曾家山,我陷入了梦乡。 这一天,我骑着鲸鱼横渡大海。 苏树楼外天气寒冷。

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钱穆先生是一位价值取向极为鲜明的学者。 他一生的学术目的是发现中国历史文化的主要精神和现代意义。 因此,他的研究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他在《国史纲要》中主张我们对祖国的历史应该有一种温情和尊重,二是他强调思想史的研究必须建立在深厚的知识基础上。 现代关注,因为“谈论思想史就等于谈论现代思想”。 因为它已经埋藏在现代思想的深处,有着深刻的生命力,所以我们必须注重挖掘和发展它,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潜力。” 它适应了现代时代的需要,成为一种新的思想”(《中国思想通俗讲座》第3页,台北东大书局,1990)。但是,如果我们承认历史研究,包括思想史,首先是客观的知识探索,那么研究者的个人感受和当前关注点如何才能避免主观因素对客观认知过程的影响呢?更不用说,在54卷的《钱宾斯先生全集》中”,有很多讨论都是对钱先生所持的中国文化价值观的主观阐释。然而,钱穆在学界的声誉在于他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和思想的呈现,或者说是他对中国历史的论证。对于中国文化的价值观,是极其友好且少有偏见的,换句话说,钱穆的学术态度和他的中国文化价值观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自梁启超倡导新史学以来,无论观点如何,以西学的视角来理解中国文化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者的共同特征。 从这个角度看钱穆,可以看出他的治学方法对中国文化独特性的强烈坚持。

【钱穆:治学淹贯经史子集的史学思想】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