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世说新语》:孩子们读了仍然会有收获

时间:04-30 民间故事 提交错误

为此,我专门找了一本叫《世说新语》的书来读,发现孩子们读起来还是能有所收获的。

大多数人对阮籍的印象是竹林七贤之一,并记得他有很高的音乐造诣。 在《世说新语》中,他也很有个性。 他会对自己喜欢的人感到高兴,但会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漠不关心。

不过司马氏掌权后,这个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不仅不再表现出喜悦,而且也不再谈论人的是非。

阮籍的性格因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 魏朝第二代官。 他的父亲是曹操的文才之一,他本人也担任过三七的常侍。 这样他就可以高兴地笑了。 司马家族掌权后,他性情大变,从不谈论别人的是非。

环境的变化也迫使他做出改变。 这是很多孩子甚至成人都需要学习的东西。 只有适应环境,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小学低年级,孩子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 到了初中,情商高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会观察言语和情绪; 当他们进入大学时,他们必须学会隐藏自己的喜好。 以后只有出去工作,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世说新语》相当于魏晋时期的人物传记,读起来就像读故事一样。

我读的《世说新语》这本书是详细的讲解版,是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董尚德编的。 这本书很厚,就像一本大词典。

本书分为四卷。 第一卷是名人正史,讲述了曹魏王朝三位著名名人:何晏、王弼、夏侯玄的故事; 第二卷介绍了大家熟悉的竹林七贤; 第三册介绍了西晋中后期的八位著名名人。 给出了介绍; 第四卷详细介绍了东晋著名人物王敦、王导、王羲之、谢安。

与《世说新语》原版相比,本书有些不同,如下:

01.

《世说新语》是一部表现魏晋时期人物群像的作品集。 人物的风度是通过他们的言行表现出来的。 因此,其编纂也根据人物的言行,分为德行、语言、宽宏等三十六类。

如果是白话的话,这样编译就没有问题了。 但对于不熟悉古汉语的普通人来说,就有点混乱了。

第一个介绍的是东汉名臣陈范; 第二个是东汉的周成,我从注释中得知他是陈凡的好朋友; 而第三位则是介休三圣之一的郭林宗……

一个人的故事散落各处,想要从整体上看待一个人有点困难。 这一详细版不仅将一个人的故事拼凑起来,有时还会在注释中解释相关故事,以便我们更容易理解。

例如,阮籍这样评价刘功荣:

一日王荣来见阮籍,见他与柳恭荣喝酒。 阮籍见到王融,说自己有两两美酒,只给他。

为什么不给刘功荣呢?

他说了两句:“比公洪好的人,要和他们一起喝酒;不如公洪的,要和他们一起喝酒;和公洪一样的人,要和他们一起喝酒。”

此话一出,三人继续闲聊,柳功荣却没有丝毫生气。

其实这里有一个典故。 阮籍所说的话,是引自刘公荣的话。

在本书的讲解部分,董尚德老师解释道:刘功荣可以和任何人喝酒,即使他来自任何宗教。 有人说他太不重视自己的地位了。 毕竟他还是兖州刺史。

他回答说:赢得公众荣誉的人不能不喝它; 不及公誉者,不能不饮之。 那些尊贵的人不能不喝它。

这里所说的“比刘公荣更好的人,不及刘公荣的人,以及与公荣辈的人”,都是指社会地位比刘公荣弱或强的人。 这句话体现了刘功荣平等相待的性格。 无论对方的社会地位如何,在他眼里都没有什么区别。

阮籍深知朋友的性格,就跟他开了个玩笑。

此典故原载于《世说新语》人旦门里。 但在董老师编的版本中,把两个故事放在一起,方便我们理解。

否则这么多的文字和古文,我们看背面可能会忘记正面。

02.

对于同样的内容,详细的解释也更加详细。 在介绍每个人物之前,先概括一下他的生平、成就和性格,以便我们对这个人物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这是对阮籍的介绍。

第一段讲述他的生平、家世、成就和家庭背景; 第二段介绍他是一个有性格的名人; 第三段解释了他性格的原因; 第四段是作者对司马昭的评价,说他对司马昭的“依赖”是他的处世策略,“侵犯”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因为为了生存,他们必须依赖司马政权,即使有意见,他们也不会说出来。 他的观点虽然没有大声说出,但却被写进了《永怀》里。

经过开头的概括介绍,接下来就是中国古代的故事了。 除了解说之外,每篇古文还附有作者的完整解说。

《世说新语》原版只有注释和简单的翻译。 如果你不熟悉,可能需要查阅其他资料才能理解。

董老师的详细讲解不仅有开头对人物的概括概括,还有非常详细的讲解部分,有的还有相关知识的补充。

例如,《王荣》第六章写了王荣和何乔同时遭遇大丧时的反应。 原书只有简单的翻译。

董老师的书中,解说部分不仅有翻译,还解释了“生时孝,死时孝”的由来以及当时重视孝道的原因。

司马炎虽然建立了晋朝,但他的政权是从曹魏手中夺走的,所以他不敢提倡“忠”。 但为了巩固统治,必须提倡同样的想法。 想来想去,他们选择了“孝”。 那些孝顺的故事在当时尤为引人注目。 一旦出现在任何地方,就会被司马父子广为宣传。

除了这些补充之外,还有作者的观点。 虽然王蓉和何乔都是出了名的“孝”,但王蓉似乎更真诚一些。

至亲去世后,王荣悲痛欲绝。 何乔虽然也悲伤,但看上去特别有精神,所以笔者推测他的表现更重要。

无论是补充说明还是作者的观点,都可以让刚接触古代文学的人更好地理解原文。

03.

古文的枯燥之处不仅在于意义难以理解,还在于有些地方还使用典故。 不熟悉的人看了之后会一头雾水,不知道它在说什么。

董老师的详细讲解,不仅解释了典故,还进行了扩展介绍,让本书读起来更加有趣。

例如,第162页,作者在讲述了王荣道便利的故事后,又在另一本书中讲述了类似的故事。

故事内容与王蓉的判断类似。 主角是佛祖,前世是商人。

有一次,他在和商队做生意的路上,看到一棵树上结满了诱人的果实。 大家又渴又累,都想摘下来吃。

佛陀禁止他的成员采摘这种果实,说这种果实一定是有毒的。 原因是这棵树并不难爬,而且又靠近一个村庄,但没有人采摘,这意味着树上的果子是不能吃的。

故事里嵌套着故事,读完我们依然会心一笑,感叹不同时期的人会做出同样的判断,不知道谁启发了谁。

三年级的孩子就开始接触古文。 随着等级的提高,古文变得越来越长。 从小学到初中,不仅古文的长度从最初的3-4行变成了1-2页,而且文章的数量也从一篇变成了几篇。 孩子们既然逃不掉学习古文,就应该选择通俗易懂的版本。 至少他们能读懂,书就不会化为灰烬。 如果你想让孩子学习古汉语,可以试试董老师版的《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孩子们读了仍然会有收获】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