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孔阳国学 朱翔非:中国教育:从传统文化寻找突围之道

时间:05-06 民间故事 提交错误

当前中国教育,一方面,教育大众化程度大大提高,国民教育整体水平快速提升; 另一方面,与教育相关的负面新闻也层出不穷,如师德问题、师生关系问题、师生关系紧张等。 ,以及一直被诟病的考试制度问题等等。那么,目前中国教育的难点是什么? 如果我们拉长时间线或者空间线来分析中国教育现代化转型,是否能够找到一些应对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

2018年6月20日下午,“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盛典”系列活动“语文教育: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突破之道”高峰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首都书院举行。 本次高峰论坛后半场的圆桌论坛以“中国教育:能否从传统中寻找出路”为主题。 凤凰网文化中心主任、国学频道主编刘莉担任主持人。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 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创始人、国际儒联副主席、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所所长朱汉民;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中心主任徐勇与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孔阳国学工作室创始人朱翔飞探讨同台,回顾中国教育传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理解当代中国教育的症结,为教育发展提供建议。

以下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孔阳国学工作室创始人朱翔飞先生的论坛演讲实录整理。

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孔阳国学工作室创始人朱翔飞发言

主持人:您在教育领域工作多年,是一位非常资深的教育专家。 并且从之前的基础教育领域,现在重点关注国学教育。 听说你们有自己的孔阳国学工作室,最近正在排演一部话剧。 我想问你两个问题:第一,是不是现在的教育问题导致你改变了方向? 第二,您能谈谈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吗?

朱翔飞:是的。 当我第一次到北京四中教国学时,我认为这是一个大问题。 该怎么办? 我只能一点一点地教导这些中学生。 我当时教的东西和现在很多国学老师教的东西不一样。 严格来说,这意味着走在时代的前沿。 如何走在时代的前沿? 比如讲《论语》,《论语》必须达到道的最高境界。 需要记住的是,《论语》达到道的层次之后,一定要“不言异能,惑神”。 这样的层次,在《论语》中是很少提及的。 将来,等他们长大了,上大学了,我会告诉孩子们,你们从现在开始,毕业后在大学里跟我学,深刻地学《论语》。 这样,我就不是专门给中学生讲课,而是给中学、大学、最后给社会讲课。 我们整个社会都缺乏这种教育,我们必须把整个社会连接起来。 现在在中学,教育部长说大家都要学孔子,学《论语》。 今年高考将考《论语》。 其实我说《论语》,是指你上了大学之后还需要学习《论语》,毕业之后仍然需要学习《论语》。大学。 习近平在祭孔大典上多次谈到要学习论语、学习孔子。 他也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要研究这个。 为什么? 因为中国人没有这样的根和魂,所以学《论语》就是为了唤回中国人的根和魂。 说到学校,我认为学校不止一所。 基本上所有学校都缺乏这一点,甚至大学。 学习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中学生的任务,也不仅仅是大学生的任务,而是全社会的任务。

另外,我想强调一下,《论语》中有句话:“朝闻道,夕亡”。 这是中国古代人很少谈及的层面。 所以学论语的时候一定要学这个。 另外,你要学儒家功夫,不是穿一件衣服什么的,不只是这个层次,而是真正的修行。

主持人:我担心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的教育全面推行传统文化课程体系,会不会出现两种《论语》呢? 《论语》一类是考试时的《论语》,另一类是我们希望永远陪伴在生活中的《论语》。

朱翔飞:《论语》应该是真正的《论语》。 我们现在正在学《论语》。 不要以为现在学这些东西就够了。 一切才刚刚开始。 《论语》是给全体中国人看的,而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 在古代,有一种学习内容是所有人都可以获得的。 例如,在东汉时期,一位大臣或名士通常拥有数以万计的弟子。 这不是一个小班,而是整个社会的鼓舞。 古代有很多这样的,所以不只是小班教学或者私塾教育。 我说的是整个人对社会的影响。 以王阳明为例。 世上有很多人学过王阳明,都达到了这个境界。 这才是真正的儒学之学。

主持人:2013年至今,教育部连续出台了多个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件。 我注意到这些文件涵盖了从义务教育阶段到现在高中的课程。 如何加大范围,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起着很大的作用。 如果通过制度改造让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回到中小学课堂,是否会带来语文教育的大变革? 现在的学校教育具体是如何补足这门传统文化课的呢?

朱翔飞:今天,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传统文化是一个大问题。 你为什么这么说? 比如教《论语》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老师,包括很多历史老师、政治老师或者语文老师。 当他们闲着的时候,或者校长让你抽点时间的时候,你还不如去当一名国学老师呢! 就这样,他成为了一名国学老师。 我估计,从高校毕业并在中小学从事国学教师工作的国学教师很少,甚至没有。 这是一个大问题,也是当务之急。 现在有很多课。 希望更认真的学者能够好好培养这些人。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此外,各个学校的校长也必须重视。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比这个还要重要。 你给他讲《大学》和《论语》。 有些人一生都在告诉他们,但是根据那一生,你教给他们的水平有很大不同。 你说你说得很深,他说得很浅。 那是不对的。 即使是那些说话浅薄的人也远远落后。 他们的书到处都有卖,你该怎么办? 你不过是废纸而已。 这个问题非常尖锐。 每个中国人复兴国学、复兴儒学都必须面对这个问题。 相当一部分人在相当程度上阅读《论语》,这说明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对此,无异于说中小学校在被动跟风。 谁先醒来? 大人先醒,他知道什么需要加强。 因此,传统文化在未来面临着诸多挑战。 说到《论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谁来制定标准。 这个时代教授国学的最高层人士需要制定这个标准。 不仅在学者层面,而且在全社会层面。 类似于习近平强调大家要记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每个人都应该学习《论语》。 这样一来,这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教育、整个社会的教育。 这样我们大家才能真正认识到国学在国内的地位,同时也才能真正提高那些孩子。

我们在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中,不要去想古人怎么写,现代人怎么写。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自然会发生变化。 那么,今天学《论语》有什么用呢? 看完你就明白了吗? 至于明白之后要做什么,那里写得很清楚了。 凡是说不能回到过去、僵化思维的人,一定是没有学过《论语》。 如果你真学了《论语》那就不一样了。 什么是《论语》? 这是中国人的灵魂,没有别的。 由此看来,今天不仅仅是中小学生在学习《论语》,而是整个社会都在学习《论语》。 我们的社会因学习《论语》而发生巨大变化,形成滚滚浪潮,与教育共同前进。

《论语》的道路是自由之路,这与现在的教育制度不同。 社会上传话的人那么多,但是中学教的东西他们肯定没有回去看,也肯定不会看。 他得出的结论,我想,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也必然会影响到整个社会,以达到成为学者的目的。

【孔阳国学 朱翔非:中国教育:从传统文化寻找突围之道】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