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童话里常见的叙事策略之一:童话和民间故事

时间:04-24 民间故事 提交错误

童话故事与民间故事一样古老,它们常常以一系列叙事策略的形式出现。 例如,多次重复相同的行为是童话故事中常见的叙事策略之一。

例如,在金斧银斧的故事中,河神先后捞出了三把斧头。 安徒生的《大克劳斯与小克劳斯》,整个故事就是小克劳斯遭遇不幸,依靠机遇化险为夷,而大克劳斯却弄巧成拙。 这个循环不断重复,直到大克劳斯去世。

《皇帝的新装》也喜欢采用重复策略。 不同的人看待项目的进展,通过重复加强大人对“新​​衣效应”的信任,最后让孩子揭露真相,制造对比。

德国童话、意大利童话、阿拉伯童话、中国童话甚至印度童话中都可以看到类似的叙事策略。 相同的动作重复三遍会产生一种期待感,而且每一次都会或多或少地有所不同。

童话故事的叙事策略当然不仅仅是重复。 我想说的是,这是一个非常重视“叙事策略”的类型。

为什么它重视叙事? 因为童话就是用来讲故事的。 给孩子讲故事时,一定要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沉浸其中。 讲故事的技巧,即叙事策略,就会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 这就像好莱坞电影中最后一刻的救援一样。 为什么很多电影都有最后一刻的救援? 因为它有效,适合在屏幕上观看故事的阅读场景。

如果我们了解得更深入的话,我们还会发现童话故事的传播甚至不依赖于文字。 在不同地区流传的童话故事中,我们有时可以看到一些相似的母本,或者同一故事的不同变体。

这似乎表明童话故事是一种口头传承的手艺。

比如借助祖母这样的角色,在摇篮时期代代相传。

卡尔维诺曾经做过一项非常有趣的工作。 他广泛收集意大利语区的童话故事,将其编成文本,并标明流传地区。 中文版被翻译成三卷。

这些故事不仅具有质朴优美的质感,还蕴含着丰富的民俗风情甚至民族心理趣味。 卡尔维诺深情地写道:

童话故事沿着一条无止尽、无名的链条继续流传。 我也希望成为这个长链条中的一环。 但每个链接决不应该只是一个纯粹的工具或被动的传播者,而必须成为真正的链接。 作者”。

在这段文字中,卡尔维诺捕捉到了童话故事的一些精髓,比如其中隐藏的文化能量,以及其流动之下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所有传播者在复述童话的同时,实际上也在创造童话。 因此,即使停留在文本中,也只是暂时的,仍然具有一定的活性,因为组织者只是“传播链中的一环”,而作为文学资源,它属于所有读者。

另一方面,卡尔维诺也意识到童话是一种流派。

这意味着作家不仅可以接受那些古老的、口头的神话,还可以创造出全新的童话故事。

卡尔维诺自己的作品具有浓厚的童话色彩。 我想读过《树中男爵》或者《两个子爵》的人应该不难区分这一点。

除了明显的叙事策略之外,童话还有一个特点:意象丰富。

这些画面在被讲述后很容易浮现在脑海中。

孩子正处于认识世界的阶段,对一切都充满好奇。 他们甚至无法区分虚构和现实。 这段“伊甸园时间”让他们像朋友一样接受孙悟空和奥特曼在身边。

例如,我有一个朋友,他是一名幼儿园老师。 她深受学生的喜爱甚至尊敬。 原因之一是据说她和奥特曼是好朋友。 孩子们对此深信不疑。 他们亲眼见过老师和奥特曼的合影(当然是P图),他们一直渴望老师召唤奥特曼的那一天。

前几天,我在另一个回答中提到了一点:

西游记》的故事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种“转变”。 在某个现实世界里,他刚刚遇到了一个物体,比如桃子。 他只知道它肉嫩多汁,非常美味,却在《西游记》中被“改造”后,变成了吃后可以延年益寿的“仙桃”。

这种转变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感。 他感觉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叙述,他所知道的一些东西突然又变得新鲜了。 我想孩子们会从这样的经历中受益匪浅。

如果孩子过早阅读世界经典,会不会因为“看不懂”而失去阅读的兴趣?

这种转变其实是一个关于意象的游戏。

西游记适合儿童,因为它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意象。 很多网友一定还记得鲁迅先生儿时对《山海经》的渴望,其实就是来自于那些奇异的图像。

这些图像一方面满足了孩子们了解世界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确实具有生动的新奇感。

例如,在《拇指姑娘》中,开篇就说女人梦想拥有一个尽可能小的孩子。 那有多小? 小如手指。 大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孩子一定要“小”呢? 是因为无法谋生还是有其他想法? 或者说这种事情在人类繁衍的层面上有可能发生吗?

孩子们不这么认为。 “拇指大小的女孩”的形象,无论多么明显、多么自然,只要一闭上眼睛,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来。 为什么有这么多?

出自安徒生童话《拇指姑娘》

常规有效的叙事策略、生动的意象、植根于特定的文化习俗,是童话故事的鲜明特征。

这只是一个故事,不一定传达任何真理或价值观。 《火绒盒》能传达什么人生道理吗?

《一千零一夜》充满了说教,但说教无非是劝说。 真正的价值仍然是故事的压倒性奇观。

归根结底,一切都是为了讲故事,而故事本身就是目的。

寓言显然不是这样的。

“寓言”一词出自庄子。 庄子是寓言大师,充满了寓言。 同时,它也是三大谜团之一,也是一部哲学著作。

关于寓言的一个经典表达是这样的:通过这样那样的故事,我们被告知了一定的真理。

后面要讲的真相才是根本,故事本身并不重要。 是为了让读者方便地了解道理,做到“得鱼忘网,得意忘言”。

换句话说,一旦你明白了真相,你就不用再担心故事了。

比如,买匣还珠、雕舟寻剑、以玉弥补损失,这些都是非常经典的寓言,但这些故事的讲述都是从属于故事的阐述。的观点。 我包饺子就是为了这盘醋。

那个“观点”的东西,也就是作者的私有财产,才是问题的关键。

这里还可以看到另一个区别。 寓言更加人性化,并且有作者的标签。 韩非子和庄子都是寓言大师。 对比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气质完全不同。 因为寓言本来就是用来破除私货的。

童话故事更加匿名,或者用卡尔维诺的话说,叙述者只是“无名链条”中的一环。 即使有创造,他也是传播者。

我是凯歌,我的公众号也是凯歌。

【童话里常见的叙事策略之一:童话和民间故事】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