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爱情从两个女孩儿的旅行开始,一个已经有了未婚夫金龟婿,一个刚刚和男友分手;一个黑发瘦高个,一个金发碧眼;画家是脸谱化的风流倜傥型,比画更有名的是他和前妻的关系。两个好友分别和画家发生了感情,金发碧眼一人不知情。然后前妻出现,一度好像变成了另一个电影。
按说这个电影的人物都挺脸谱化的,金发碧眼就是胸大无脑型,黑发瘦高个是理性闷骚型,画家和前妻分属艺术青年追求激情型。但是伍迪艾伦就是有办法让脸谱化的人物融进他特有的幽默对白和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情节当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师。
以前,多少还期待点旅行中的艳遇,总觉得有一个大帅哥,人品端正,幽默风趣,正在不知道什么地方等着我呢。时间长了,发现实在没在旅途中看到什么靠谱子的新人,于是就不再做这种念想。再大了一点儿,对艳遇这个事情整个都没有了念想,高兴是一小会儿,麻烦是好长时间,特别是对我们这种不懂得拒绝别人只知道抱头鼠窜的人来说,将来不好意思见的人太多了,不是个好事儿,还是朋友来得清清爽爽。
至于有激情的艺术家型,更是唯恐避之不及,前一阵子一个文艺青年型的朋友和另一个朋友吐苦水,谈起爱情的保质期问题,被我听了一耳朵,我的结论是,一味追求长期的激情,实际上是一种病态的表现,激情这种东西本来就应该是短时间或者间歇性的产物,相濡以沫才是爱情的根本价值。当然这种理解必定是性格的产物,我也只是在文艺激情型青年发牢骚的时候才会发表点儿个人观点,有人注定一辈子要追求激情,很多时候是以没事找事儿而获取情绪的大幅度波动,来打发时间,发牢骚也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做此打算的人,只要您自己快乐就好。
最难受的是其实自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这恐怕是年轻人的通病,尤其加长了好多年的青春期,是这个年代特色。一切都在变,欲望和要求也就随着一变再变,这是无法忽略的客观因素。而理性,向来是文艺青年们所不能接受的,好像与从事的工作类型不符,也不显好,而我倒是更相信罗素老先生的那句话:天才是理性的产物。激情在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借口,因此有人结婚了还疯狂地想继续谈新的恋爱,并堂而皇之地认为,“艺术家”就应该这样;有人借助于某种兴奋剂来创造激情,之后一部分人作为一种生活的实验,重回了正常,另一部分人的结果往往是更加空虚,说着一些大家都听不懂的话,最终还是耽误了自己。
如果恰巧爱上了不适合自己的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当断则断,现在的社会讲究的是个性的独立和完整,期待自己变成别人想要的那个样子,基本属于无用功,弄不好到了最后还心生怨恨,最重要的是浪费了时间,有这个时间,赶紧找个适合自己的人去,人生说是漫长,其实也短暂,如鱼得水,相得益彰是完美生活的幸福元素。
我同意老伍导演的情感悲观论,但是,也相信幸福是一定会有的。只是不要错误了解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要明白某些感情只是某一种年龄,某一段时间的产物,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全是财富,而不一定要长期拥有。像旅行中发生的爱情,毕竟成就了的是少数。
不过,年轻,就是要创造,就是要丰富,就是要尝试,等归于平淡、踏实于平淡的时候,还可以有些想资,看暑期的青春电影哭,不一定就是难过,其实,那是一种美满!
【靠谱子的爱情】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